首页>
            
他的夏天遥不可及> 第33章 Chapter 33 沉舟侧畔千帆过……            
              
              
              
              
              
                
                
            
           
          
            
            第33章 Chapter 33 沉舟侧畔千帆过……(3/3)
            
              
				重复杂的商业报告,她总能在最短时间内提炼出关键脉络,表达清晰,步步推进,既不给人喘息的余地,也不留情绪的缝隙。
    
哪怕是临时调整的预算数字,她也能毫不慌乱地接手,几套可行替代方案瞬间成形。
    语速稳定,判断清晰,手起笔落之间,将问题拆解得干净利落,甚至带着某种凌厉的优雅。
    
整个公司,就像被她以一种几乎听不见声响的方式,悄然推进了一个全新的档次。
    
她从不大张旗鼓地“改制”,也不热衷搞什么“开场演讲”或“文化宣导”。
    她做事的方式,和她这个人一样:冷静、直接、结果导向,从不浪费情绪。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她通过私人渠道、旧部资源和海外联系人,陆续引进了三个中型客户、两个拟上市项目。
    
更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一个几近谈崩的并购案,在她介入后两周重启谈判,五天签下意向框架,十天后正式进入排期。
    
就连郑晓天都忍不住调侃:“你是不是藏了个甲方朋友圈?”
她只是淡淡回答:“我只是知道他们在哪,什么时候需要什么。
    ”
相比于“拉项目”,她更像是在用战略视角重新构建公司的业务矩阵,她将原本松散混杂的客户资源重新分类,依据行业稳定性、现金流周期与风控难度,搭建出一套全新的优先级排序系统。
    
她亲自筛掉了几个利润低、耗人高的老客户,将资源集中押注在可持续的中长期项目上。
    
一时间,公司上下人人绷紧了弦,文案、法务、项目团队连夜加班,会议节奏密集,流程飞转。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冷血无情、眼里只有数据时,她却在一次客户对接中,出人意料地松了手。
    
项目方是一家来自西南的初创团队,主营环保建材,融资规模不大,但创始团队背景单薄,数据粗糙、财务模型经不起推敲,一看就是没请专业顾问。
    
夏知遥翻着资料,眉头皱了整整五分钟。
    会议桌另一侧的项目代表语速很快,试图用热情掩饰紧张,但她一句插话也没有,只是静静听着,眼神冷静到几乎没有情绪波动。
    
几分钟后,她轻声开口:“这个项目我看过了,商业模型不够成熟,市场预期过于理想化,收入端没数据支撑,支出端几乎没有控制线。
    ”
创始人张了张嘴,额头冒出汗来,旁边的助理试图圆场,却也无从下嘴。
    会场一时间陷入尴尬的沉默。
    
郑晓天看了她一眼,本想开口打个圆场,刚动了动嘴,夏知遥却忽然顿了一下。
    
她盯着那份粗糙的融资计划表,目光落在一行细字上,片刻后,她缓缓开口:“你们有个专利是做旧楼改造用的低能耗复合材料?”
创始人立刻点头:“对,这是我们团队核心技术,早期是为了我爷爷住的老房子做的样本,后面和重庆那边几家老旧小区对接过两轮测试……”
话音未落,夏知遥合上文件,语气依旧平静:“我知道这个。
    ”
她抬眸,眼神罕见地柔和了一点,像是在回忆:“之前在美国有个朋友的博士项目,也做这类材料技术。
    我看过早期文献,你们这批材料,在湿冷气候里的适配性很特殊。
    ”
众人都有些讶异,顿了一下,低声补了句:“……我外婆以前也住那种房子。
    ”
没人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