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3/3)
            
              
				分时间不与人说话,她待在马车里面,这些人根本未来得及开口。
    
不出意外,羽的话音落下,发现她又在失神。
    
他将鲜草喂给小驹,跨越了界限开口,“……阿娴,我们再行一日便要进入巴郡。
    ”
再行一日,脱离了长陵郡的地界,离谢蕴越来越远,离她心心念念的西山村越来越近。
    
张静娴恍然惊醒,迟钝地点了点头,“巴郡,我知道巴郡多水。
    ”
有水的地方鱼的种类往往很多,味道也颇美,她心想,巴郡的鱼脍得仔细品尝一番,不虚此行。
    
带着这个念头,一行人在离去的第五日进入巴郡城中时,张静娴难得奢侈,住进了最精美的客舍,又花了不少钱帛买来了久负盛名的几样吃食。
    
其中便有一道春涧鱼生。
    
她坐在客舍的大厅,被部曲们护在中间,品尝这道耗资颇巨的菜肴,第一口还未吃下去,手中的筷子就僵在了半空中。
    
一旁有人在交谈,恰好提到了如今所有人都关心的战事。
    
“这次真的能胜吗?听说整整三十万兵马,叫他们渡过淮水,我们就都完了!”
开战的消息传到了巴郡,人心惶惶,谁不怕呢。
    北方的异族兵强马壮,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一百年尚未过去,两脚羊、人牲、易子而食、上万人流离失所等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惨状还历历在目,如今没有人经得起第二次的动乱。
    
“什么完不完的,大不了再往南迁,反正那群世族逃去哪里我们就跟去哪里呗。
    ”有人在嗤笑,举着酒杯畅饮不止。
    
“……再往南无险可挡,深山有野兽,还有瘴气。
    ”张静娴抬头直视说话的那人,他着宽袍大袖,看起来像是个文士。
    
“女郎是当我不知退无可退!”这人以为张静娴在嘲笑他,怒而站起身,冲着她咆哮。
    
张静娴摇摇头,没说话,也拦住了蟛他们。
    
这人反应过来自己失礼,颓然又坐了回去,嘴里不停念叨着“逃,逃往何处”这般的话。
    
“女郎勿怪,骆兄的祖上便是逃难到巴郡,家族上百口人十不存一。
    ”与他同坐的友人向张静娴道歉,解释他失礼的原因。
    
“无妨,”张静娴深吸了口气,放下木筷,“四年前氐人未能成功渡过淮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一次,他们未必比得过四年前。
    ”
闻言,那姓骆的文士安静下来,不再吭声。
    
张静娴以为暂时安抚住了这人,又拿起了木筷,刚夹到一块晶莹剔透的鱼肉,她的耳边传来一声似哭非哭的哽咽。
    
“四年前只有十万兵马,这次是三十万,整整多了两倍!”
三十万兵马,她知道的,也亲眼见过。
    多出两倍,也依旧胜了。
    
“可应战的大军只有北府军,仅仅三五万人罢了。
    ”
张静娴心口一紧,手中的木筷和鱼肉骤然落在地上,灰扑扑的沾上了泥土。
    怎么会只有三五万人,她清楚地记得除了北府军之外还有从世族征来的隶属,补充支援的晁军。
    
晁军是大司马晁梁的手下兵将,并未直接参战,但在侧翼提供了牵制和支援的作用。
    
对抗外敌从来不是谢蕴一个人的责任,他们凭何不出现?
“听闻朝中大司马和谢使君生出了些龃龉,一直未曾表态……也有人说东海王上书大司马年事已高,需换人掌军。
    总之,这是两方又斗起来了。
    ”
“糊涂,外敌在前,怎可起内讧,这不是给人可乘之机吗?”
“是啊,一贯温和的丞相都大动肝火,将颖郡的谢家部属全部派去帮助自己的侄子谢使君。
    ”
“唉,但愿谢使君能撑住。
    ”
……
这一瞬,张静娴整个人都僵住没有动,她木然地盯着一片虚无,想着山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所以,会波及到谢蕴的身上吗?
他有危险吗?他会…死吗?
八九万人对战三十万人,胜了。
    若是只有三五万人呢?
她焦躁地咬住了自己的指尖,拼命让自己冷静下来,可是徒劳。
    
张静娴的心早就乱了。
    
“他不能死,我,我舍不得权势,他若死了,我为何还要救他。
    ”
“对,是我救了他的命。
    ”
他的命是她的,张静娴终于说服自己,白着脸对部曲们说,原路返回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