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3/3)
的位置被荆棘划出了破洞,还不如自己在西山村的时候。
她已经在山中几日了,躲躲藏藏地窥视着山下那支庞大而整齐的军队。
偶尔小驹跑到山谷里面,她会借着草木的遮挡偷偷地看前方那个无法忽视的人影。
他实在太高了,皮相更是有一种趋于鬼魅的俊美。
寻常说,就是美的太过,看起来不像个人。
那日,她隐隐察觉到了他的异常,又不愿沉浸在惶惶之中,脑海中便有了一个念头。
自己亲自弄清楚她感到迷惑的一切。
因此,在大捷的消息传到长陵,人人为此而庆贺时,她不吭不响地留下了一张纸条,再三叮嘱黄莺飞回西山村,骑着小驹往北而去。
她身上带着一张简单的舆图,从谢蕴的书房翻出来的,勉勉强强够用。
靠着这个和多方打听,她费力跟上了谢蕴,也看到了他。
他没死,活的好好的,是被众人仰视的存在。
张静娴松了一口气,本想就此带着小驹离去,然而,她在偶然发现他死沉一片的眼神后,鬼使神差地留下了。
还没弄清楚他的话什么意思呢!
这场同氐人的战事已经持续了一个月了,三十万大军被消灭的七七八八。
这日是她暗中跟着谢蕴的第五天,得益于山林的遮挡,暂时无人察觉她的踪迹。
张静娴藏在树后,随意一瞄,惊喜地找到了自己的表兄,他射杀了好几个氐人。
趁机,她露面与表兄相见,身上带着和表兄相差无几的弓箭,朝他讨好地笑了笑。
“阿兄。
”
张入山冷不丁地看到她,呼吸都停了,知道她在山丘跟了几日,咬咬牙忍了又忍没有责骂她,而是胆大心细地将她带回了军中。
因为张入山的身份,不管他愿不愿意,旁人都给他一份优待,更不曾对他有过怀疑。
张静娴就这么混了进去,顺便换了一副新兵的装扮。
再与郑起等人相认,由于她在自己的脸上涂了几道,起先他们还没认出是她,当然知道是她后,脸色也都变了。
“这是阿林,阿山的弟弟,我们同村的人,没想到在军中能遇到他。
”
“是啊,后来的,这两日才相认。
”
“这点小事就不要告诉都督了,都督日理万机,哪能为此分心。
”
张静娴摇身一变,成为了自己的表弟张入林,她相貌虽清丽,但力气不小,又会骑射,其他人很快就接受了她的身份。
加上表兄等人的遮掩与照顾,张静娴在这不断北行的军中,日子过的还是蛮不错的。
混入军营之后,张静娴的胆子更大了,有几次她靠近谢蕴的身边,默不作声地打量他。
估计是行军劳累,他一日日地在消瘦,骨骼愈加锋利,好似他身上佩戴的长剑,一个不慎伤人伤己。
她看得出来他不太开心。
是因为自己吗?张静娴不敢深想,她总是告诉自己,战事彻底结束后,她就会走了。
不过,这天,在建康城的帝王下旨封他为长陵郡公时,他笑了,发自内心地笑了起来。
“郡公之位我不要,你回去,禀报陛下,我想要另外一种赏赐。
”谢蕴毫不客气地对建康城的使者道,他要四年多前修建的那座摘星台。
使者惊呆了,讷讷不言,这可是抗旨啊。
“你不回答,是陛下不愿给吗?好,那我亲自去取。
”
谢蕴决意率五千兵马前去建康,公乘越随他同行,谢咎和虞将军留守军中,继续向北收复百年来被氐人占领的失地。
使者闻言,颤颤巍巍地伏在地上,他潜意识里嗅到了风雨欲来的气息。
北府军的精锐,即便只有五千,但在如今谢使君灼灼的声势之下,无人敢阻挡其锋芒。
唯一庆幸的一点,谢丞相身在建康,他应该可以约束自己的亲侄儿,不做出逾越之事。
张静娴也感觉到了不妙,她说动了自己的表兄,同样混入了那五千人中。
依旧,谢蕴没有发现她。
他好像什么都不在意了,宛若山林中的枯木,濒临死亡的野兽,躯体尚在,灵魂却已经消逝。
张静娴抿紧了唇瓣,很多次都控制不住地朝他走去,然而前方似乎有障碍挡住了她的路,一个声音在她的耳边低声说。
再等一等,再等一等,兴许回到建康,他便能恢复如常,做高高在上的谢使君。
前去建康的路途是有几分匆忙的,张静娴有时连口水都喝不及,表兄张入山很心疼她,欲言又止,想让她坦白身份,舒舒服服地坐进马车里面。
她摇摇头,固执也是她这个农女的底色,无法更改。
终于,在经历了多日的奔波后,张静娴随在五千人中,再次见到了建康城巍峨的城门。
显然,他们不能就这么进城,北府军在城外安置了营帐。
当日,谢丞相出城,见了自己的侄儿。
“叔父,我要摘星台。
”
谢蕴开口,只说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