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这玩意儿能好吃到哪儿去……(2/3)
在这里住了短短的十天不到,但这此刻也生出了些亲切感。
“喝点水。
”宋五嫂递给她一杯温水,从饮水机里接出来的,初次见的时候很是新奇,现在却已经见怪不怪了。
赵飞燕接过来。
“皇后娘娘有心事?”宋五嫂笑着问她。
赵飞燕噗一声,差点把嘴巴里的水给吐出来,呛了一下,苦笑:“五嫂子,你就不要打趣我了。
”
她叹了口气:“我觉得我这心愿是达成不了了。
”
她已经知道了历史,现在这地儿别说皇后了,连皇帝都没啦!最后一位皇帝将宫殿让出来,自个儿老老实实成为了一位工人,宫殿都开放给老百姓参观了。
这给了她极大的震撼。
没皇帝哪来的皇后?
所以,说不定三年后她就消散了。
她有些懊恼,自己当时怎么就没想到一些更实际的心愿呢?
宋五嫂倒是很乐观:“你放心吧,既然小路说可以,那她肯定会有办法,咱不至于为了三年后的事情现在就开始焦急。
”
赵飞燕闷闷道:“其实我也不是为了这个,只是,你与宇文老师都找到了事情做,我却还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所以有点着急而已……”
她从小就明白,人是要有价值的,否则就会将自己陷入到一个尴尬甚至是危险的境地。
那么在这里,她的价值是什么?
做一些辅助的工作当然没问题,但这可不符合赵飞燕一贯以来对自己的认知。
宋五嫂倒是能明白她的感受,一个人能找到自己能干的事情就好像找到了主心骨,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样的迷茫,她经常在那时候的一些后院妇人身上看到过,可惜的是,她们自己却无法察觉与洞悉,
而显然,赵飞燕并不是普通的后院妇人。
她从歌女成为皇后,就算是平时表现得再恭顺,眼界以及心中的野望已然不一样。
“小路不是说她有主意了?”宋五嫂努力回想路晓琪当时的原话,“好像,是和那劳什子短视频……有关系?别说,那些个短视频挺有意思的哈。
”
要不是这几天太忙,她一定会沉迷其中。
赵飞燕点点头。
前几日她与宋五嫂去街上闲逛的时候,看到街边店铺的老板们和在树下纳凉的老人们,几乎是人手一个手机,而且大多数人都在刷短视频。
她也刷过,一不小心就一两个小时过去了,恐怖如斯。
她慢吞吞拿出手机:“那我先看看,研究研究……”
宋五嫂:“……”
她掏出手机:“不如,我来和你一起研究……”
第二日,两人打着呵欠起了床,互相看着对方的黑眼圈,一看一个不吱声。
宋五嫂选中的那家小馆子就位于路晓琪小区楼下,属于小区街铺,做的也都是街坊生意。
小夫妻有着稳定的客源,但也赚得不会太多,因此这几个月不能营业的时间很迫切想要找到一个接手的,这样他们就不用空交房租。
他们看到宋五嫂出现的时候,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也真诚了几分:“宋嫂子,你可算是回来了。
”
他们还以为这桩生意要泡汤了。
宋五嫂笑眯眯的:“放心,我答应了的事情肯定不会出尔反尔。
那就按之前说好的,明天我们就接手?”
“没问题,就按之前的来。
”小夫妻忙答应下来,“里面厨房里的东西都可以给你们用,后续物归原样就行。
不过门头和营业执照你们得用自己的。
”
都是做餐饮的,他们也怕万一出了什么事要自己担责。
宋五嫂自然也明白,一口答应了下来。
她早就打12315问过,这种情况可以一边开业一边去办营业执照,她只需要去办个健康证就行了。
说起来,这12315真是个好东西,自从宋五嫂知道它之后,就如获至宝。
然后,这边对小商贩也非常的优待。
大宋已经是对商人很宽容的年代了,但遇到这样的事情不准备一点银钱去贿赂小吏那是不可能的。
可在这里,根本不需要付出什么额外的成本,甚至很多小吏还会主动上门来为他们来解决问题。
这是做了半辈子生意的宋五嫂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她拉着赵飞燕去采买了不少的厨具,又入手了一个消毒柜。
这还是当时在另一家早餐店吃东西的时候,听到一个顾客对老板说还是有这个东西才比较安心,她才知道居然还有如此好物。
做餐饮的,虽说味道最重要,但若是不干净也会损了口碑。
所以原店主的那些边缘还有豁口的碗和盘子她是不想要的,拉着赵飞燕去买了一堆新的厨具。
第二天接手后又搞了两天的大扫除,把这家小馆子从里到外搞得干干净净,就连灶台上的陈年油污都擦得干干净净。
她也不打算做的新的门头,直接用一块布把原先的店招给蒙上了。
赵飞燕早在清河古镇的时候就向宇文恺求了一幅字,“宋嫂鱼馆”几个字在洒金红纸上龙飞凤舞。
路晓琪还给她们出了个主意,去书画店里装裱了起来,挂在店里面就当是招牌了。
书画店老板见了那幅字之后惊为天人,激动地问赵飞燕这到底是哪位大师写的,赵飞燕只说是家中一位长辈的墨宝给糊弄过去了。
宇文恺知道这件事后还颇有些自得:“想当年,老夫的字虽比不上欧阳询、虞世南,但也是受过陛下赞赏的。
”
他那位陛下,政事一团糟,但审美却是没得挑的。
当然,这都是后话。
此刻,宋五嫂正站在这块牌匾下,她微微仰头望着它,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神色,看了半天,然后忽然问身边的赵飞燕:
“你知道我在临安城里的馆子叫什么吗?”
赵飞燕知道她只是想要诉说点什么,直接摇了摇头。
“叫梁家食肆。
”宋五嫂至今还记得那牌匾的样子,“虽然厨子是我,所有的食客们也是冲着我的名头来的,但因为我的夫家姓梁,所以这铺子就只能叫梁家食肆。
”
之前倒也不觉得怎么样,但现在看到这个新的牌匾,心中却有一种微妙的满足感,不同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