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包含营养液7K的加更……(2/3)
让向齐向师傅来讲一下他们的榫卯设计。
”
一个大约六十岁左右的老工匠站了出来。
叶世安知道这就是向齐,他关注过他的视频号,对他非常重视,看到他出来后自己都不禁坐直了一分,精神也变得更集中起来。
向齐话不多,干巴巴的:“我们这个主要用的就是直榫和燕尾榫,和他们那个也没太大区别。
不过,我们还加了两个榫卯,一个是千叶莲心榫,一个是秤杆活昂榫。
”
说完,他就不说话了。
刘蝉:“……没了?”
向齐还没说话,直播间里向齐的粉丝已经开始了:
【你懂什么?我们技术高超的大师傅是这样子的,人狠话不多。
】
【就是就是,你以为谁都和你似的只知道叭叭叭叭。
】
【向师傅,别管它,我听懂了,就一个莲花一样的榫和一个秤一样的榫。
】
【楼上,你也没放过他。
】
刘蝉喊冤:“我说啥了?我说啥了?向师傅,咱们要不来讲讲这个什么千叶莲花榫,和秤杆什么榫?”
路晓琪在一旁看得想笑,其实他哪里不知道呢?只不过是耍宝活跃气氛罢了。
屏幕外,叶世安在向齐说出那两个榫卯的名字时,脸色就已经严肃了几分,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
中年男人也很惊讶:“师哥,这两个榫卯的名字……”
咱们怎么都没听过?
叶世安抬手制止了他,急促说:“看直播,待会儿再说。
”
向齐指了指斗拱的最下方,那儿是连接柱子的地方,前面几个队伍都是按照常规做的,也没有做柱子的部分,但他们的却做了一小截的柱身。
镜头扫过去,可以看到中心的柱身和斗拱相连的部位如同莲花一般绽放,十分精致。
路晓琪咋舌:“这是榫卯啊?我还以为就是个雕花的装饰。
”
苏隽努力回想:“我好像曾经见过这种样式……”
将作监里有大匠做过,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会,他见的次数也不多。
向齐:“这就是千叶莲心榫。
”
林教授已经蹲下来研究了,凑近了看才发现更多的细节。
“所以这其实是凿出了,1,2,3,4……”他数了数,惊呼出声,“你们凿出了整整十二片弧形的榫舌!然后将它和外围这个环形的卯槽咬合!”
向齐点点头:“这样会更牢固。
”
林教授在研究古建筑前本来就是做建筑设计的,建筑力学造诣很不错,推算了一下后也情不禁猛地点头:“你们看啊,这个榫舌根部微微弯曲,在受压的时候会因为弹性变形分散应力……”
他吧啦吧啦讲了一堆,重点就是这种榫卯结构的确会让斗拱和柱子之间的承接更紧密,也更受力。
直播间的学渣们只需要知道结果,早就讨论起来了:
【这个一看就很难做。
】
【看着真的像是莲花绽放,难怪叫这么美的名字。
】
【呼叫木匠兄,木匠兄跑哪儿去了?你能做得出来吗?】
“我就是木匠”冒了出来,幽幽说:【当然……不行啊!雕刻成莲花我可以,但是雕刻成莲花形状的榫卯还要严丝合缝……我真的没见过谁能做。
】
【嘿嘿嘿,但向师傅他们就能做到。
】
直播间里的粉丝们对于向齐等人的含金量又有了新的认识。
叶世安死死盯着屏幕,脑子里一直在搜索着什么,这下终于想起来了,脱口而出:“莲心榫,一木开千叶,可承天象!是它!这就是莲心榫!”
中年男人转过头来,恍然大悟:“啊,是师哥你之前提过的那本书?”
叶世安点点头。
他十几年前在帝都的鬼市上买到了一本古书,讲的都是古代营造的东西,可惜残缺了大半,否则必然和南宋《营造法式》一样能成为古建筑学的镇山之宝。
这上面就提到了一种榫卯结构,叫莲心榫,遗憾的是只有寥寥数句,以至于叶世安后来想要尝试复原都没办法。
没想到,居然在这么一个小小的直播里看到了它的身影。
叶世安喃喃道:“这向家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然而,向家人给他的惊喜还不限于此。
向齐正在介绍他们做的另一种有别于其他三支队伍的榫卯:“这个叫做秤杆活昂榫,是一个可以活动的榫卯,你们看这个部分,就像是秤杆的支点,是可以滑移的。
”
林教授上手摆弄了一下,很快就明白过来:“这个楔形滑块就像是秤砣,这一排的榫眼就像是秤杆上的刻度?”
他思考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眼神中带着惊艳:“你别说,这样的设计好像的确有助于减轻和分散昂尾的压力……”
不行,他得等回去再好好的算一算。
向齐继续点头:“如果到时候有沉降,无需大拆,只需要调整滑块复位就可以了。
”
“神奇!”林教授啧啧称赞,他忽然想起来:“这种榫卯,我好像以前从未见过?”
向齐昂起首,傲然一笑:“以往也就是宫里边儿能用得上这样的样式,屋檐重又要往外挑出不少,寻常百姓家里哪里用得上?所以大部分的匠人们都是不会的。
”
也就他们这些给皇家打工的,会这门手艺,而且也不是谁都会,大匠们才琢磨这个。
林教授听得一愣一愣的,头点了又点。
他拍了拍斗拱:“等待会儿给它测压试试,看看到底行不行。
”
向齐以往在视频里就经常提到他们修过宫殿,当然,他说的是祖上。
只是粉丝们半信半疑,觉得这可能是MCN机构给出的人设,只把这个当成一个梗,这会儿他们也在“哈哈哈哈”的刷屏。
【不愧是我们向师傅,就是这么牛!】
【向师傅可跩了,我愿意称之为工匠界的BBKING,逼王之王。
】
【人家有这个资格装逼。
】
【不是,你们就没想到向师傅祖上可能真的是修紫禁城的吗?】
【我觉得也是。
】
屏幕前的人都在嘻嘻哈哈,但现场的其他几支建筑队的工匠们脸色却凝重了不少。
他们也纷纷凑过来看,看得尤为仔细。
榫卯这东西,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情况。
“看到了吧?”一个老工匠站起身,腿都蹲麻了,站起来的时候还趔趄了一下。
他长吁一口气,对身后跟着的年轻工匠们说,“这个就是差距。
”
老工匠们只是质疑他们新榫卯结构的受力情况,并不是争一时意气,因此客观很多。
那些年轻的工匠们胀红了脸。
老工匠看着还有这几年才跟着干活的学徒,索性挑开了讲:“来来来,看看别人做的榫卯,形制准确,严丝合缝,即便是几个厘米的弧形榫舌,都依然是这个标准,实在是挑不出毛病。
”
而且他们做完这种难度的工艺,还有余力给昂嘴雕个花,轻松得很。
他又带着学徒们回到了他们做的那三个斗拱那儿,逐一的挑毛病:“你看这里,卡太紧了,时间一久,这木头就容易开裂……还有这里,你用的新木头,但是干燥处理不到位,安装后过个一两年就会变形……”
有年轻的工匠被指出毛病后还有些不服气,还惦记着比赛的输赢:“这几个斗拱都是我们做的,您几位都还没出手呢……”
他们还没学到位嘛,当然会做得差一点。
老工匠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指了指向家村那个:“难不成你以为他们那个就全是那几位大师傅自己亲自动手做的?”
肯定也和他们一样,有年轻工匠负责其中一些部分啊。
但人家这个就哪儿哪儿都挑不出毛病。
“这技不如人,就得要认!”老工匠语重心长说,“干咱们这行的,最不能自欺欺人,就算是表面上赢了那又怎么样呢?你手上的功夫可不会欺骗你。
”
一席话说得年轻人们都低下了头。
宇文恺带着向齐和向明等人走了过来。
他早将这番话听见了,听得连连点头。
他之所以不怕这几支建筑队闹僵,给搞了这么一出比拼PK,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人都还是纯粹的匠人,并没有恶意挑刺找茬。
“你们做的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宇文恺开口,眼神温和看向那些年轻工匠,还点了几个人的名,“……尤其是你们几个,将电脑新技术和老工艺结合在一起,省了不少的时间,这样就很好。
”
那几个年轻人的脸上顿时神采飞扬。
路晓琪在一旁看了暗笑,宇文老师这一段夸得是真有水平。
将这些建筑队都交给他,她是一点不担心的。
想当初,宇文老师手下巅峰时期恐怕都有数十万民夫,这区区几百人算得了什么?
夸完之后,宇文恺对刘蝉和林教授点点头:“那我们就准备一下,来做承重测试吧。
”
这才是今天的重头戏啊。
但是在晋省,屏幕前的两个人却似乎已经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了,在秤杆活昂榫出来之后,他们就陷入到了凝重和一点点呆滞的状态里。
过了半晌,中年男人的声音才恍惚响了起来,如游魂一般:“师兄,我怎么觉得,这榫卯……怎么这么眼熟呢?就好像,就好像……”
他憋了半天也没把自己的猜测给说出来。
倒是叶世安,急促地起身,倏地转过头去,声音嘶哑而激动:
“就是这个!咱们的木塔上用的那个榫卯就是这个!”
应府木塔的维修团队掌握了五十七种榫卯结构是古建圈人尽皆知的事情。
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应府木塔的榫卯结构其实并不是只有这五十七种,还有十几种因为岁月的痕迹已经腐朽,即便是用现代高科技也扫描透视不了里面的结构。
除非把它们拆下来。
叶世安有把握拆下后能原封不动地复原。
但是上面迟迟下不了这个决定。
万一拆下来后有什么闪失,那怎么搞?谁也担不起千年国宝在自己手上损伤的责任。
所以这件事便一直拖着,到现在也没个定论。
如今,叶世安看到向家人做的秤杆活昂榫,一下子就把它和木塔上一个腐朽磨损的榫卯结构给对上了。
死死盯着十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