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包含营养液9k的加更……(1/3)
路晓琪和宋五嫂这段时间都在清河古镇待着,小区里都很少回了,自然不知道这边的动向。
如果不是何桂花提,路晓琪其实都已经忘记这件事情了。
两人闻言都有些吃惊:“出什么事了?”
这才一个月呢。
当时这俩小夫妻不是急着把店面要回去就是为了好让自己做生意嘛,怎么坚持了一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
“这事儿,我还真知道。
”何桂花笑了起来,语气里都带着点看好戏的幸灾乐祸。
她是宋嫂鱼馆的忠实老粉丝,对这对不讲契约精神的小夫妻早就看不下去了,还在周围科普了一番他们的作为。
街坊邻居们大多都光顾过鱼馆,知道鱼馆提前关门是因为他们不讲信用,谁还会去呢?
“而且吧,他们也是有点飘。
看宋嫂子的鱼卖得那么好……”
原来,是小夫妻二人想当然的觉得宋五嫂既然能拿着这样一个成本低的小馆子来卖那么贵的鱼,他们算了算利润,眼馋到要死,便也觉得自己可以。
即便只赚一半那也很好了嘛。
于是,他们也开始主要做鱼馆,之前叫宋嫂鱼馆,他们不敢原封不动就照搬,就改了一个字,叫做“宋嫂鱼羹馆”。
而且他们很有心机的第二天就把宋嫂鱼馆不再营业的招贴给撕掉了,甚至门头也仿造着之前鱼馆那样蒙了起来,意图混淆视听。
路晓倒是知道这事儿;“群里是不是还因为这个艾特过我?”
那段时间她正好在杭州和成都,知道之后也没怎么管。
主要是宋嫂鱼羹是历史名菜,他用在餐馆名字上也没什么问题,再有就是她觉得凭这对小夫妻的手艺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来。
宋五嫂的眉头紧紧皱起:“那不是会有很多客人以为鱼馆还在继续开着?”
虽然她们早就在各个渠道发布了停业通知,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刷新网络消息的。
何桂花:“可不是!一开始那两天就有很多人上当了,让他们赚了一波,但是味道不对啊!人又不是没长嘴,这菜是不是好吃,一筷子就能吃出来。
”
所以,那家店很快便门庭冷落,更多的人在网上发现他们只是伪冒的,就更生气了,避雷贴一搜一大片。
那两个小夫妻愣是熬了半个月,熬不下去这才又急呼呼地转卖之前的快餐。
但是这种快餐竞争大,那边三四家都是做这个生意的,前半个月他们将受众往外赶,现在又想求着他们回来,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更何况还有一群“黑”不断在各大点评网站给他们低评分。
“现在啊就是他们已经支撑不下去了,我今天早上去看已经挂了求转让的告示了。
可能是想要换个地方再开吧。
”何桂花高兴地说。
大家都很高兴。
真以为谁都能拿一个小快餐店的铺子来卖单价五十以上的菜呢?
“他们也真是可以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
”宋五嫂摇摇头,“也不知道他们当时拿的钱能不能抵得过这两个月的铺租。
”
路晓琪则是好奇问:“那路口新开的那家吃鱼的餐厅怎么样?”
她可是记得,当时疑似就是这家餐厅和夫妻俩串通,将宋嫂鱼馆给赶走的。
“那家还过得去吧,开业的时候人还挺多的,不过现在冷清很多了。
”何桂花看着宋五嫂,十分感慨,“咱们群里很多人还去吃过呢,就觉得还是不如宋嫂子你做的好吃。
”
反正她吃过一次后,下一次遥遥无期了。
不像当时去宋嫂鱼馆,如果不是难抢到位置,简直每个礼拜都想要去吃一吃。
何桂花说完这个话题,又热切地看着路晓琪:“小路,中药香囊有得卖了吗?”
她这段时间可是被自己儿子儿媳给催死了。
孙子的香囊马上就要换了,还有他们同学好多都要买。
还有自己儿子,原本把香囊塞给他的时候还很不乐意,好像自己在搞什么传销迷信一样。
但现在,居然会主动来问香囊后续还有没有,很是紧张的样子。
听自己儿媳说,她儿子失眠的问题好了不少,从长期失眠变成了偶尔犯一下,精神状态都比以前好多了。
所以,何桂花一直在盯着中药香囊的上架情况。
路晓琪眉飞色舞:“快了快了,之前我们的老中医去省里做名医认证去了,马上就快回来了。
等他一回来就可以开工。
”
她恨不得拿个大喇叭把这件事传个遍。
何桂花也喜上眉梢:“那就好,那就好。
”
这大夫肯定靠谱,她打算等儿子儿媳下次探亲回清河市就带着他们去清河古镇找这大夫看看,调理一下身子。
“就是得要赶紧开业哦。
”她催促路晓琪,“你都不知道群里的人天天惦记着买年卡呢。
”
路晓琪给她比了个没问题的手势:“放心,年底准时开。
”
几人告别后,路晓琪和宋五嫂正好经过路口的那家新开的餐馆,却看到几个穿着制服的人从里面出来,一边还在小声说什么。
路晓琪耳朵尖,听了个大概。
“什么叫做马屎面上光,这家就是。
表面上看着干干净净的,厨房里乍一看也还过得去,但角落里、冰柜里的细节却不能看。
你们下次遇到这样的一定也要检查仔细。
”那个年长一点的正在教学生。
两个年轻一点的公务员忙不迭地点头,表示知道了。
餐厅的老板追了过来,陪着笑想要请这三位继续在店里坐一会儿,却被后者给客气拒绝了。
路晓琪和宋五嫂站在一旁的街角将这一幕尽收眼里。
宋五嫂有些嫌弃:“一家酒楼,卫生可是很重要的。
”
路晓琪笑了笑:“你就想想,他们既然能想得到那么损的招数,显然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做生意的人。
发生这样的事情简直一点都不意外。
”
宋五嫂:“也是。
”
这可真是,现世报呐!
……
清河市是典型的长江中下游流域气候,夏天从七月开始,最高能热到四十度。
那时候,外面的风都不带动一丝的,只能听到树上的蝉一直在叫。
一直到八月底,中午的那几个小时无法安排户外作业,大家都在有空调有风扇或者是有冰块的室内待着。
路晓琪又给安排了高温补贴,每日让食堂熬了绿豆汤,张仲景也给出了一个解暑的草药茶方子,双管齐下,总算把清河市炎热的夏季给安然度过去了,而且工程也在如期进行,甚至还比预计的快了一点点。
时间进入到了九月份,温度这才慢慢降下来。
到了九月中下旬,早晚甚至有了一点点凉意,需要在外面搭一个小开衫和薄外套才行。
从九月底到十二月份,是清河市最舒适的季节。
一大早,黄四娘和林巧儿就起来了,打开了四号区那一侧的门——为了方便他们进出,宇文恺在这儿规划了一个侧门,还有门卫值守,平日,她们便是通过这个门送孩子们去上学。
门卫很热情和她们打招呼:“送孩子上学去了?”
要是在几个月前,黄四娘和林巧儿是断然不会和这样的外男说话的,羞都羞死了。
但经过这几个月的生活之后,她们已经能大大方方地回上一句:
“对呀,送孩子上学,早呀。
”
就连阿狸、向学智和向芸娘也都齐声打招呼:“李伯伯,早上好!”
老师说了,早上遇到人要道早安,这样才礼貌。
保安李师傅看着她们走了出去,这才关上了门。
在四号区守门是个清闲活计,这边也就清晨和傍晚的时候出入的人多一些,除了在四号区住的人之外,其他人都从一号区的正门走。
李师傅也不知道四号区算是什么性质。
景区?员工宿舍?
他只知道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区域早已经定下了,没有四号区,而是一直在修缮进行时的一号区和旁边的二号区、三号区。
马路对面,黄四娘和林巧儿带着几个孩子转了个弯,便来到了他们现在正在就读的学校。
阿狸与向芸娘读的是街尾的安平县阳光幼儿园,而向学智自己一个人去街对面那家安平县阳光小学上三年级。
让这些孩子上学这件事其实早有计划,新的学期一开始,路晓琪便联系社区将几个小的的入学资格搞定了。
幼儿园很好办,但向学智的小学却有点难搞。
他十一岁了,不可能从一年级读起,于是暑假的时候向明特意花钱请了赵思敏对他一对一补课,最后开学的时候测试了一下,老师建议他可以从三年级读起。
虽然比三年级的小朋友们要大个三岁,但也算是不错的解决方案了。
唯一麻烦点的反倒是几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至今还在头疼要怎么上学。
但黄四娘觉得像是张瑛和向三娘这些自己主意大的,其实早想好要做什么了。
“我去上学了。
”向学智背着书包站在学校门口和林巧儿道别。
林巧儿帮他整理了一下衣领:“在学校好好听老师的话,知不知道?”
向学智闷闷点点头:“知道的,娘……妈妈。
”
林巧儿抿嘴一笑,看着他走入了校园。
他们上课已经有半个月了,因为比起同班同学的成绩还是差了点儿,向学智这段时间很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