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扁鹊见蔡桓公(一)……(1/3)
杨永是一名程序员,年纪轻轻就被诊断为了高血压。
更悲惨的是,吃了降压药后他就开始头疼,而且去医院检查也没什么用,医生觉得可能只是降压药的副作用,给他换了药,但换药后还是反复头疼。
杨永无奈去了一趟省城中医院,结果好运气的正好遇到张仲景在那儿考核。
张仲景认为他是肝风上扰、肝阳上亢之证,给他开了一个疗程半个月的药。
杨永回去老老实实自己熬药,吃了半个月之后果然觉得自己症状所有减轻,但当他去中医院复诊的时候却觉得天都塌了!那位张大夫根本不是中医院的医生,找不到人!
他这才想起来,当时好像说的是他们在进行什么名医考核……
杨永又想找之前他挂号的那个医生,但是那个医生去了帝都那边学习,甚至连线上问诊都停了。
杨永欲哭无泪,只能等待。
上个月,他终于等到那个主治医生回来了。
主治医生没经过张大夫同意也不敢贸然就把他的微信号给别人,只告诉他张大夫现在在清河古镇的观脉堂坐诊,如果想去挂号可以去清河古镇看看。
杨永有些懵,清河古镇??
那不是一个景区吗?最近要开张的广告张贴得地铁站都是,连他这个只知道上班的牛马都知道了。
主治医生一摊手:“你不要问我为什么张大夫在景区里坐诊?我也不知道。
”
可能名医大佬就是这么任性吧?
杨永还真在清河古镇的小程序里发现了一个叫做“观脉堂”的板块,但是里面只有简短的介绍,并没有挂号的内容。
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他的头疼这段时间又有点发作了,别说是景区,就是在无人区坐诊,他也得赶过去。
于是,趁着元旦加了几天班,他凑了个元旦后的周末连休了五天,背着电脑包就往清河市而来了。
杨永本来想要直冲观脉堂而去的,结果进来后,觉得这儿的景色实在是很不错,这儿看一下那儿看一下,这儿吃一点那儿吃一点,硬生生到下午这会儿才找到了观脉堂。
他一进门就恰巧看到张仲景在正堂坐着,正和高公明一起研究针灸铜人,顺便给钱博江和几位实习医生上上课,立刻扑了上去:
“张大夫,我可算是找到你了!”
语气之心酸,简直让闻者落泪听者伤心。
在门外的刘晗:……什么个情况?
这时候有实习医生发现门口的他们,立刻过来帮忙搀扶,在一旁的张瑛很机灵的赶紧拿了一个便携式的坡道过来安在门槛上,好让那位坐在轮椅上——其实就是陈阿婆以及她的女儿陈李芳进来。
这还真是都撞一块去了。
“你这是受伤了?”张瑛看到刘晗手上的擦伤,叫刚才那位实习医生:“刘哥,你先给这位姐姐处理一下吧。
”
刘医生立刻带她们到了大堂一侧的休息区坐下,先拿来了碘伏给刘晗处理手上的伤口。
梁秀芬几个人陪着她坐下。
刘晗很满意这个位置,正好将整个大堂一览无余,很适合看热闹。
大堂里,杨永直奔到张仲景的面前,十分激动:“张大夫,你还记得我吗?在省城中医院的时候您给我诊过脉,就我高血压然后吃了药一直头疼……”
张仲景的记性一向都很不错,中医院他也只看过那么几个病人,这么一说立刻就想了起来:“记得记得,如何,你的头疼可曾缓解?”
“曾!不是,有!”杨永猛地点头,有点委屈,“就是当时您只开了一疗程的药给我,我后来又找不到您……”
张仲景有些歉意:“当时应该给你留个联系方式的。
行,你要不先在旁边坐会儿?”
他看到了在后面站着的有些局促的陈阿婆和坐在轮椅上的陈李芳。
杨永显然也看到了,这可比自己的病严重多了,立刻应下来,然后撤到了刘晗他们这边。
陈阿婆感激地对他点了点头。
她今天特意空出半天时间,推着陈李芳来看病。
看完病之后她就要立刻去店里,现在是请来的帮工在守着。
“张大夫,之前我微信上和您说过,就我女儿的病情……”陈阿婆有些紧张。
张仲景立刻想起来了:“是你啊。
”
他看向陈李芳,皱起了眉。
这还真是有些棘手。
那边正在诊脉的时候,刘晗手掌上的伤口已经处理好了,刘医生正蹲下来看她受伤的脚踝,然后觉得该请个外援:“不严重,我先给你冷敷,然后让高大夫来给你看看。
说不定让他给你扎个几针就能好了。
”
刘晗大喜:“这么神?”
刘医生很骄傲:“高大夫的针灸术那是没得说的。
你先等一下。
”
这时,梁秀芬他们几个知道孙女没事后就放下心来,开始小声讨论:
“这医馆看上去还挺像样的啊?”
“你看这大夫,一看就是个资历很深的老中医。
所以这儿不单单是个医务室吧?怎么还有来看瘫痪的呢?”
“这不能是托吧?”
“托?图什么呀?”
刘晗瞟了一眼旁边的杨永。
杨永:……
忽然就察觉到了她眼神里的意思。
他升腾起了一种使命感。
张大夫这么好的医生,可不能被人误会,更不能被人质疑。
“张大夫可是省里的名医!”他开口了,成功将一干人等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杨永将自己当时在省中医院的经历说了出来,引得听的人一惊一乍。
“哎哟,这可真的是神医!”
杨永莫名有了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那是!你们现在去省卫生部门的网站上查,还能查到张大夫的信息呢。
他的那手诊脉,可真是绝了,比机器还准……”
吧啦吧啦的时候,高公明到了。
高公明虽然历史上不显名声,只是一个R卡,但他的来头也不小。
他是针灸大师杨继洲的得意弟子。
杨继洲何许人也?他的著作《针灸大成》被誉为华夏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著作,号称“针圣”!高公明虽然很谦虚,认为自己只是学到了老师的皮毛,但即便是张仲景在针灸一道上也是要向他请教的。
凭着这手医术,又有张仲景和钱关山举荐,高公明在上个月也成功拿到了行医资格,成为了认证的名医。
高公明过来看了一眼就说:“不严重,给你扎几针,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即可。
”
刘晗点头,她巴不得立刻好。
梁秀芬在一旁问:“医生,我们要挂号吗?”
刘医生在旁边笑着说:“你们这种在古镇里发生的小意外,我们也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