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感觉整个县过半的骑手都……(3/3)
的长度,果断支使了一个人回观脉堂去帮救兵。
不行了,他们得要休息一下喘口气。
“到底为什么有那么多骑手来排队啊?”他喃喃自语,有些抓狂。
感觉今天整个安平县过半的跑腿骑手都聚集在这儿了……
清河市。
“我去!”办公室里,一位年轻的女孩子看着手机里的视频忽然喊了一声,“今天观脉堂开卖药包啊!”
正在吃饭的同事们茫然抬起头:“观脉堂?药包?那是什么?”
年轻女孩:“就是我上次和你们说,网上说他家的中药香囊超好用的那家,中医馆!说是有个治失眠和生发的方子特别好。
你们看,排队乌泱乌泱的。
”
大家凑过来一看:“还真是。
上次咱们还说等什么时候去了再买呢……”
“我朋友是安平县的,说的确是可以。
”
“限购的,估计等咱们过去的时候不一定有。
”
“那也没辙,偏偏今天加班!”
年轻女孩子摸了摸自己的发际线,心有不甘。
她翻了翻小地瓜,又翻了翻咸鱼平台,忽然眼尖地看到有外卖骑手在排队,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立刻去跑腿平台上发了一个悬赏单。
她就不信找不到一个能进清河古镇的跑腿骑手。
结果,十分钟后还真有骑手接单,要求五十的跑腿费,每个款限买三个,快递费另算。
年轻女孩立刻问同事:“你们要不要凑单?跑腿费和快递费咱们平分一下的话其实也就十几块钱,还挺划算的。
”
旁边一个大姐立刻举手:“我,算我一个,我老公最近失眠。
我要个治失眠的,再要个生发的。
”
一个男同事摸了摸自己的头顶,羞答答的:“那我也要,我来个生发的试试。
”
他们办公室也是经常团购的,很快就凑够了数,而且还超出了。
年轻女孩问骑手能不能算成一单。
骑手:“不能哦,因为是限购,如果要多买的话我需要重新排队。
你看看这队伍,很长的。
排个队得要一个多小时了。
”
这样一想,好像也没错。
最后从这个办公室到那个办公室,竟然下了有四五十个香囊和药包的单。
而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只是发生在这家公司。
还有土豪们根本不用凑单,花两百块钱找个跑腿去买两百块的香囊和药包,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做不出来。
所以,队伍里的跑腿骑手们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在开业时就以最优惠的价格办了年卡的骑手表示,自己还是太有远见了。
其实年卡的成本在平时跑腿带小吃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赚得差不多了。
而且年卡可以买五个,不是三个,嘿嘿嘿。
在队伍里看到这一切的刘桂香五味杂陈,她觉得自己还是吃了不怎么会上网的亏,要是早知道还能这样那自己也去平台注册一个跑腿骑手就好了。
之前是担心自己不会操作所以一直没弄。
五十多岁的刘桂香在这一天决定要跟上时代。
……
五号区,纺织工坊。
如果说五号区最大的工坊,很多人会想当然觉得是木作工坊,但其实纺织工坊和它的规模是不相上下的,都独占了一整座庭院。
只不过因为目前还处于半完工的状态,所以纺织工坊的位置要更靠里一点。
只要走到巷子深处,就能看到一座由老青砖和深色木料构筑的庭院,十分沉静。
有几个女性游客正在这座建筑前驻足,她们的目光都被巨大的、纤尘不染的落地玻璃橱窗吸引了。
橱窗内,柔和的聚光灯照亮了陈列其间的华美汉服。
宽袍大袖,锦绣庄重,色彩浓烈如霞光。
衣身上繁复的刺绣在灯光下闪烁着丝线独有的温润光泽。
它们被精心架设在极简的木制衣架上,映衬着雕花的窗棂。
而在另一边的窗户内,可以看到一架巨大又老旧的老式木制纺织机,有身穿浅紫色折枝小葵花圆领袍和瓷青长裙,梳着牡丹髻的织娘正在专心织着布。
在她的侧畔,一卷卷未完成的锦缎或素纱如同瀑布般从高处垂落,一切优美得宛如画作。
这是纺织工坊特意布置的传统纺织工艺演示的场景,也成为了目前很流行的拍照点,产出了很多神图。
也有很多女性游客会被这样的场景吸引,然后去工坊里面体验一些专门的课程。
比如织布、刺绣、做扇面香囊或者是绳结坠子等等。
但是掌管着这座纺织工坊的两位尚宫显然并不满足于此。
妹妹韩云裳正在对姐姐韩玉裳绘声绘色地描述二号区排队的盛景,她刚从二号区回来:“……可多人了,从观脉堂的门口一直排到了巷子尾还绕了好几圈。
”
韩玉裳正在操纵着手中的木梭,让手中的孔雀羽线在布幅上织出绚烂的金翠花纹,即使图案还未完全成型,也能看出来其精丽艳逸之美。
她正在织一件霞帔。
缂孔雀羽线在她的朝代,是皇帝龙袍的主要工艺之一,龙纹、云纹、海水纹的变幻光泽便是靠它。
韩玉裳也是因为为嘉靖织出了让他满意的龙袍,这才被提拔为了尚宫。
她本来想要织龙袍作为展示,但是被路晓琪劝住了:“别管男人了,现在的小姐姐们花钱才大方,所以得做她们喜欢的东西。
”
男人?不行。
韩玉裳虽然有些迷茫,但她想起自己来了这儿后的一些观察,隐隐觉得可能路小姐说得对,于是就改为了织后妃们喜欢的衣裙与霞帔。
听到妹妹这样说,她抬起头来笑着问:“你到底想说什么?”
韩云裳一屁股坐了下来,不怎么优雅,让韩玉裳轻微皱了皱眉头。
“我就是觉得,人家的生意好好啊,咱们纺织工坊什么时候能这么受欢迎就好了!”韩云裳嘟哝一声。
纺织工坊虽然规模也很大,但因为难度比较大,且大部分是付费体验,声势完全比不过木作工坊以及其他几家很受欢迎的工艺作坊。
更别提和二号区的排队巨头宋嫂鱼馆比了。
可没想到现在,二号区的观脉堂异军突起,今天排队的人看得韩云裳很是羡慕。
什么时候,她们纺织工坊也能游人如织啊?
在后方刺绣的绣娘几人也抬起头来,笑道:“这不是因为咱们的东西都没有准备齐全。
我瞧现在的女子爱美得很,而且手中也都有钱,要是齐全了,咱们纺织工坊必然也能极受欢迎!”
她们想要做一个高端的汉服馆,那里面总得要展示一些服装吧?
这几个月以来,纺织工坊都在做这件事。
华服,华服,从面料到细节都将就不得——寻找合适的面料,甚至找不到的话自己织,就算是缂丝也得上。
机绣?那肯定不行,完全比不上手绣的灵动。
偷工减料?更是不存在的。
但,工坊就这么多人,而这些细节和工艺都是极耗工时的。
加上除了做这个之外,她们还需要抽上一些时间去给游客上体验活动,因此几个月时间里她们也就完成了一两套的作品。
“姐,我觉得这样不行。
”韩云裳认真建议,“就靠咱们几个做下去,那可能古镇的其他几个区都开放了,咱们还在这儿埋头刺绣呢。
”
韩玉裳将手中木梭放下来。
这其实也是她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甚至也有些发愁的事情。
她索性将所有人都召唤过来,其中就包括了丽娘等人:“大家都来说说,要怎么办,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尽管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