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营养液3.3W的加更……(3/3)
至此,也唯有李白了。
高力士举着金杯,手臂稳如磐石,但脸色已然微沉。
只有躲在乐师队伍里的田凡,脸上挂起了笑容。
嘿嘿嘿,这就是狂得没边了的李太白啊!就是这个味儿!
酒液酣畅淋漓地滑入喉肠,李白猛地抬起头,任由些许酒浆泼洒在他的青衫之上,他长长呼出一口带着浓郁酒香的郁气,大喝一声:“好酒!”
紧接着,他眼神骤然变得清明而锐利,仿佛那口烈酒不是使他更醉,反倒让他清醒了。
他推开搀扶他的宦官,踉跄一步,恰好站定在一株开得最盛的牡丹前。
他凝视着那深紫色的花瓣,又猛地转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沉香亭北倚栏而笑的杨贵妃。
就在众人以为他要开口时,他却做了一个更令人吃惊的举动——他忽然抬手,指向高力士还捧着的那个金杯,对玄宗笑道:“陛下,酒尚温,臣诗已成!只是……还需借陛下的高将军一用。
”
高力士一愣。
玄宗也好奇:“哦?如何用法?”
李白朗声道:“请高将军捧此金杯,立于臣侧。
臣每吟一句,便饮一口!诗尽而酒干,方显我大唐风流气魄!”
这简直是将天子近臣、权倾朝野的高力士当成了斟酒侍者。
庭园内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高力士那张看不出情绪的脸上。
田凡看得爽死了,差点想要哈哈哈大笑出声,只觉得李白真是狂得天真又可爱,也难怪高力士不喜欢他,也难怪他这仕途一直混不出来。
但他忍住了笑出声,免得抢了这一幕的风头。
玄宗先是一怔,随即爆发出更加畅快的大笑,竟然一口答应了李白所请:“好!就依卿所言!力士,你便为李翰林执杯!”
高力士面皮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
田凡看得有趣,这些微表情真的是……很真实啊!他仿佛看到了VR引擎正在燃烧。
他看到高力士躬身沉声道:“老奴,遵旨。
”
高力士捧着金杯,面无表情地站到李白身侧一步之外,如同一个最称职的侍从。
从田凡的角度看过去,明显看到他看着李白的眼神里蕴着寒意。
有趣有趣。
李白对高力士眼中的寒意浑不在意,或者说根本不在乎。
他再次看向贵妃,仿佛从她的容颜和眼前的牡丹中汲取了无尽的灵感,终于开口吟诵,还带着微微醉意: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吟罢第一句,他果真侧身,就着高力士捧着的金杯,豪饮一口。
酒液顺着他微敞的衣襟滑落,更添几分不羁。
他这一句下来,田凡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一股战栗般的激动从脊椎直冲头顶。
这是人能在须臾之间就想出来的诗句吗?诗仙不愧是诗仙!
李白略作停顿,目光从贵妃发间璀璨的步摇移向亭外沐浴着月华与灯火的牡丹,继续开口。
田凡也在自己心中,跟着他一起喃喃念出: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此诗一出,唐玄宗眼睛骤然一亮,身体微微前倾,毫不掩饰其中的激赏。
而原本慵懒半倚靠着栏杆的杨玉环也情不自禁地微微坐直了身子,纤纤玉手轻抚脸颊,眼中光华流转,脸上露出惊喜交织的动人神色,显然被这至极的赞美深深触动。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
再饮一口,酒液淋漓。
《清平调》三首,二十四个句子,田凡早已背诵过无数遍。
然而此刻,亲眼目睹李白在御前纵酒狂歌,以天地为纸、才情为墨,挥洒出这惊世骇俗的篇章,而他跟着自己的偶像一起将这些诗句念出,只觉得自己的心情简直难以言喻。
历史在此时形成了共振。
这就是李白啊,是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李白啊!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待到最后一句吟出,他猛地从高力士手中接过金杯,将剩余酒液一饮而尽,随即手腕一扬,将空杯掷还給高力士,大笑道:
“陛下,酒干诗成,幸不辱命!”
三首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亭畔一片寂静。
寂静之后,是玄宗响彻庭园的喝彩与掌声:“妙!绝妙!诗好,酒兴更好!此情此景此诗,当载入史册!李翰林真乃天人也!”
杨贵妃也掩唇轻笑,眼波流转,显然也觉得极为有趣。
在场的所有人也都轰然叫好。
唐人好诗爱诗,即便是李白平素为人狂了些,但此时此刻,大家都愿意将喝彩声送给他那无双的才华,这个瞬间,他成为了这极盛王朝上拥有至高魅力之人。
席间的文臣墨客们抚掌慨叹,无不交头接耳。
“谪仙之才!真真是谪仙之才啊!”
“云想衣裳花想容……此等想象,非吾辈所能及!”
“七步成诗已是难得,他这是三步成诗,诗成而酒尽,潇洒快意,古今罕有。
”
一些贵妇和女眷们则用团扇半掩着面,目光灼灼。
她们艳羡地看向坐在亭中的贵妃,能被这样的诗篇传唱,是所有唐代女子的梦想。
田凡身边的那个之前呵斥他的乐师,此刻也完全忘了规矩,他激动地扯了扯田凡的袖子,压低声音道:“瞧见没?李翰林才是真正的天才!能为此诗谱曲,是我等之幸啊!”
田凡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只觉得热血沸腾,忍不住也跟着用力点头:“是啊是啊。
”
在他的潜意识里,已经完全将这段VR视为了真正的历史。
唯有高力士,默默接过空杯,退至玄宗身后,低眉顺眼,仿佛刚才一切从未发生。
但他垂下的目光,在扫过被众人簇拥恭维的李白时,没有任何温度。
玄宗接过书笔吏递上来的三首诗,反复看了又看,抚须含笑,显然是十分满意。
他抬手,目光炯炯地看向乐师们的方向,声音中充满了期待:“龟年,如此仙音,不可无妙乐相和。
这《清平调》三首便交付与你,下次,朕想要听到此曲响彻沉香亭!”
“是,陛下!”
李龟年?
田凡一愣,这段记忆的正主终于要出来了?
他循声望去,只见乐师队伍最前方,一人应声出列,疾行数步至御前空地,恭敬而利落地躬身行礼。
这应该就是大唐宫廷内的首席乐师李龟年了。
他约莫三十上下年纪,身穿一件与其他乐师款式相似但用料明显更为精良、颜色也更鲜亮的深青色乐官袍服,头戴同色幞头,身形挺拔,举止间自带一种从容气度。
田凡心里滑过一个疑问:“怎么觉得这人有点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样……”
于是,他仔细打量。
李龟年的面容并非绝顶英俊,但线条清晰,鼻梁高挺,一双眼睛格外有神,明亮而专注,仿佛时刻在捕捉和分辨着空气中最细微的音律。
他的手指修长,骨节分明,此刻正自然地微曲着,是一双很适合弹奏乐器的手。
“啊,想起来了!”田凡想到自己为什么会觉得他熟悉了。
他在清河古镇见过这张脸,只不过年纪要更加大一些,气质更成熟落拓。
他的称号就是“乐师”,网络上的呼声很高,据说清河古镇很多演出便是他来操办的。
可能是用了熟人的脸来建模吧?田凡倒没有多想。
李龟年躬身领命。
田凡忽然觉得他和李白给人的感觉都还蛮像的,不是说长相,而是他们浑身上下都洋溢着自信甚至略带一丝傲气的光芒。
可能这就是天才的气质?
而此时的李白,已然又不知从何处摸来一壶酒,正斜倚在一旁的廊柱上,带着几分醉意和玩味的笑容,看着这位即将为自己的诗作谱曲的梨园首席,似乎也想看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
李龟年手持诗笺,并未立刻退下。
他沉吟片刻,忽然再次向玄宗行礼,朗声道:“陛下,李学士七步成诗,才惊四座。
臣不才,愿借李学士之仙气,想要当场为此诗句谱曲,并试奏之,以求诗乐天成,才能不负如此良辰美景!”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愣。
即兴谱曲可并非易事啊,何况是御前?而且还要匹配得上李白的绝世佳句,这这这,是不是太难为自己了?
这位李供奉虽然才华横溢,却没想到也是如此张狂傲气之人!此时,大家看向李龟年的眼神都带上了一些微妙。
就连李白原本半眯着的醉眼都微微睁开了,脸上遇到有趣对手时的盎然兴味。
田凡差点站了起来,有一种好戏即将上演的兴奋。
李龟年这是要与李白别一别苗头啊!
也是,这是李龟年的视角,那自然他才是主角,或者说他也是主角之一。
两个天才之间的碰撞,打起来,打起来……田凡看热闹不嫌事大。
玄宗先是惊讶,随即抚掌大笑:“好,不愧是李龟年!朕准了,朕今日便要看看,诗仙与乐圣,孰能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