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咱们底气足,自然不怕……(3/3)
。
“你想学刺绣专业是吗?那我恰巧知道一点,古镇里的刺绣老师都是真正有传承的大师傅,手艺绝了!你要是真心喜欢,来这里学,肯定能学出来。
如果毕业留在古镇工作那当然是再好不过,这边环境好,待遇也不错。
如果不能留下来,我觉得以现在的就业形势来说,学一门能安身立命的手艺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比去读个普通的大专学个万金油的专业要好……”
小柳冷静地替她分析利弊,她顿了顿,声音放得更柔了些:“至于家里……我当年不也是这么过来吗?他们的话,你别全往心里去。
女孩子怎么就没用了?我们靠自己一样能过得很好!助学贷款我帮你打听打听,到时候再回复你。
你别担心,按照我们古镇一贯风格,肯定会有相关贷款和补助的。
”
她想要鼓励表妹出来,和自己一样。
要是待在老家,等待她的可能真的就是嫁人了。
小柳又叮嘱她不要被家里影响,能多考点分数还是多考点分数,听到她的话,电话那头的啜泣声渐渐停了。
芳芳只觉得自己灰暗的心似乎又重新被照亮了一点点。
“好,表姐……我就按照你说的做。
”她的语气也坚定起来,“等高考完,我就说要出去打工,然后给自己攒学费。
”
小柳点点头:“你能这样想就好,反正,考出来只是第一步。
高考完你可以直接来我这儿,现在这儿很多工作岗位,我给你找个两三个月的临时工是没有问题的。
”
“谢谢表姐。
”芳芳带着泪意。
小柳安慰了她几句,挂断电话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她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绿化带里蓬勃生长的花草,又回头看看自己精心布置的小家。
她庆幸自己当初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拥有了现在的一切。
而如今,她似乎也有了一点力量,可以像曾经帮助过她的同事那样,去拉一把和她有着相似困境的亲人。
她希望,清河古镇这个充满生机的地方,也能成为表妹小芳人生转折的新起点。
拿起手机,小柳找到了自家古镇的官方号,果然发现它在前两个月就已经陆续发布和清河职业学院的一系列视频了。
学校采取的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大专,欢迎高中毕业生报考,但是招收名额不多;还有一种则是五年一贯制,即前二年中职教育,后三年高职教育。
它分为了四个系,总共十几个专业。
比如芳芳想要报考的刺绣专业,就放在了“古代传统服饰工艺系”之下,这个系除了刺绣之外还有缂丝、妆造、纺织等等。
而另外一个大系,则是“古代建筑工艺系”,里面分为了琉璃作、木工作、木雕作、壁画彩画、古建筑修缮等等。
另外,就是烹饪、金银作等等。
每一个专业都有一条单独的视频介绍,不得不说,小柳看了这些视频之后都想着要是能去进修一下就好了。
果然,评论区里也有不少人在发出感叹:
【卧槽,缂丝和琉璃作都有?这都是国家级非遗了吧!这师资力量也太硬核了,看得我这个老阿姨都想辞职去回炉重造了!】
【这个学校好,都是宣传咱们华夏的传统文化。
】
【五年一贯制,直接从中职读到高职,还能跟着大师傅学真本事,感觉这对于喜欢传统文化、动手能力强但理论学习可能不太擅长的孩子来说,简直是条神仙路子啊。
【同意,比硬挤普通高考独木桥强多了!】
【专业是真牛,但也是真小众。
毕业了除了留在清河古镇,就业面会不会太窄了?毕竟外面社会对这类传统手艺人的需求没那么大吧?】
【楼上,我感觉现在情况越来越好了,毕竟国家都在讲文化复兴嘛,你看看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汉服啊什么的就知道了,以后就业路子肯定会很广。
】
【现在这种手艺人工资不低啊,当然得要会宣传哈,很多真的比普通上班族强多了。
】
【我女儿学习一般,已经帮她关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招生公告。
】
……
“居然都没什么质疑的。
”路晓琪退出又点进去,“不会是你们把那些删掉了吧?”
陈盈盈没好气地挑起眉,把手里的文件夹轻轻拍在路晓琪桌上:“路总,你是不是对咱们现在的口碑有什么误会?”
说点夸张的,她们清河古镇现在可是国内扛起文化复兴的一面旗帜。
从一开始的古建筑修缮、到榫卯工艺、琉璃瓦作的宣传,再到VR技术复原古代名场面,再到各种传统戏剧戏曲的演出,以及近期的清河织造、传统珠宝首饰……
每一个都是广受赞誉的。
“居然做了这么多事情啊。
”路晓琪听她这么一说,都忍不住愣了一下。
陈盈盈很骄傲,与有荣焉:“那可不!”
她走到路晓琪身边,指着屏幕上的几条热门评论:“你看,大家讨论的点都很实际啊,比如就业前景,但没一个人怀疑咱们古镇有没有资格办这个东西。
”
“资质能办下来也要多亏了你跑了那么多趟。
”路晓琪真诚对陈盈盈说。
这些大事,只有交给陈盈盈她才放心。
陈盈盈被她一夸,反倒谦虚起来:“也还好,咱们这个职业学院,从构思到落地,可是实实在在解决了传统技艺传承难、人才断层这个痛点。
所以从省里到市里都支持得很。
”
她们其实一开始的构想只想要申请一个中专的,没想到这个方案一递上去之后,市里面很快来人问,想不想要索性做大一点?比如直接办成五年一贯制?
清河市政府把这事儿当做推动地方文化复兴、打造特色职业教育的标杆项目来抓的。
政策扶持、资金补贴、宣传资源,要什么给什么,大力支持,一路绿灯。
而这个学院的创办,也成为了省里面今年重点关注的文化项目。
要知道,古镇里面掌握了多项全国级非遗技术,传承人众多。
并且难得的是,这些非遗还不单单只是摆设,而是可以创造经济利润的!
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帮清河古镇储备人才,更是为整个地区乃至全国培养稀缺的传统工艺传承人,是功在长远的好事。
“所以啊,”陈盈盈总结道,“咱们底气足,自然不怕议论。
现在这反馈,已经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太多了。
”
正说着,楼下传来向莉莉清脆响亮的喊声:“盈盈!晓琪!吃饭啦!菜都要凉啦!”
她们今日是在陈盈盈家聚会,给她家过伙。
这样轮流过伙的日子已经过了半个月了,陈盈盈家是最后一家。
“走吧,走吧。
”路晓琪率先起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