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整个清河古镇都动了起……(3/3)
噔一下。
“……好,我知道了,马上下来。
”
他挂了电话,心里七上八下,随便换了衣服就来到了酒店大堂。
当他到达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同样睡眼惺忪、面带困惑或不满的游客,有的还拿了行李箱。
酒店经理拿着扩音器,站在椅子上,神色严肃而诚恳:
“各位尊敬的宾客,非常抱歉在此时打扰大家!我们刚接到安平县应急指挥部紧急通知,因上游水库紧急泄洪叠加持续强降雨,预计几小时后洪峰将过境本区域,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每一位的生命安全,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大堂里顿时一片哗然。
经理提高音量,压过议论声:“现在,我们提供两个方案供大家选择:第一,如果您原本就计划今天离开,并且已经购买到了车票,我们将立即安排专用大巴,统一将大家安全送至清河市区交通枢纽;第二,如果您尚未购票或行程不便,我们强烈建议您留在清河古镇范围内。
”
他顿了顿:“请大家放心,古镇主体建筑坚固,地势经过特殊处理,并且已启动最高级别应急预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确保留在这里的每一位宾客的安全!”
住客们面面相觑。
他们其实也知道这几天情况不太好,跑过来是头铁,但真的遇到还是会有些不甘心,暗呼倒霉。
有人喊了一句:“那我们的房费和门票怎么办?”
“对啊对啊,这种应该属于不可抗力吧?”
立刻有人跟着附和了起来。
酒店经理诚恳道:“无论您选择哪个方案,我们对您已支付的昨日和今日房费都予以全额退还,并赠送一定额度的清河古镇通用消费券,您下次光临时可直接抵扣房费或景区内消费。
同时,所有滞留游客在古镇安置期间的基本食宿,将由我们负责。
”
这话一出,立刻给躁动不安的人群喂下了一颗定心丸。
“那倒还行……”有人轻声嘟哝。
原本的抱怨和怒气,在清晰的信息、负责任的态度和实实在在的补偿面前逐渐平息。
大部分游客都选择了听从安排,或登记乘坐大巴,或决定留在相对熟悉的古镇。
酒店经理看到依次回房的游客们,悄然地长长舒出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在枕梦辋川酒店。
这里房间比较少,采取的是更为细致的方式。
穿着得体制服的工作人员逐一轻声敲门,面对面地向被惊醒的宾客解释情况,提供同样的选项和补偿方案。
住在临水套房的画家老李也被敲门声唤醒。
听明白原委后,他倒是很镇定:“放心,我哪儿都不去,就留在这儿。
你们这儿风水好,我也相信你们的安排,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
”
他现在对清河古镇相信得很,不仅仅是对它的风水还对它背后的团队。
而且,说不定遇到这样的场面,还能画出点不一样的雨景洪涛呢!
他对前来确认的工作人员摆摆手,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枕梦辋川的很多客人都像是老李一样,选择了信任清河古镇。
既然这边负责提供免费食宿,吃得好又住得好,当然继续住下去。
而且,他们住在酒店里真的没有感受到洪水的痕迹。
消息像水波一样迅速传开,不仅仅是这两家酒店,古镇内及周边所有的住宿点,都在县里的统一协调和古镇运营方的积极配合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诚意,启动了对游客的疏散或安置工作。
整个安平县都动了起来。
整个清河古镇也都动了起来。
在清河农庄,农庄的工作人员连同临时抽调来的古镇后勤人员,正冒着大雨在泥泞的田埂间与时间赛跑,抢收那些即将成熟或已经可以收获的农作物。
赵过穿着蓑衣,站在田边,看着那些他亲手参与栽种、日日看顾的稻谷菜蔬被提前收割。
有些作物还带着青涩,就被匆忙地收起,堆放在防雨布下。
雨水顺着他花白的鬓角流下,与那不自觉流露出的痛惜之色混在一起。
他喃喃道:“可惜了……再有些时日,就可以成熟了,这天灾,终究是难抗呐!”
“赵老师,您别太难过。
”一个浑身沾满泥浆的年轻技术员直起腰,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声音却带着一股豁达的劲儿,“粮食蔬菜没了,咱们以后还能再种就好了。
反正只要地还在,技术在,人没事就好。
”
另一旁正在搬运蔬菜筐的大婶也高声附和:“就是!赵老师您放心,咱们买了农业保险的,就算有损失也能去申请保险理赔,到时候说不定还有国家补贴可以领。
县里肯定也会帮咱们想办法恢复生产的。
”
他们看上去,虽然也有忧愁之色,但似乎一点都不为天灾之后的日子而担忧,都还十分的乐观。
赵过闻言,猛地一怔,失笑摇头,轻声喃喃道:“是啊,现在可不是过去那种看天吃饭、一场灾荒就要饿死人的年头了……”
这和他以往生活的朝代,是截然不同的。
这儿的农民们眼神里虽然有着对劳动成果的不舍,也遭遇了不小的损失,但还有底气和从容在。
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绝望,而是“人没事就好”、“可以再种”、“有保险和补贴”。
他的目光越过雨幕,看到远处道路上疾驰而过的、闪烁着警灯的消防车辆,看到河堤上那些穿着橙色救生衣、在狂风暴雨中依然坚守巡查的身影,看到农庄里这些来自不同岗位、却齐心协力抢收互助的人们……
赵过脸上的叹息和不舍之色逐渐消失。
他猛地直起腰,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朝着田里忙碌的众人大声喊道:“诸位!都加把劲儿!抓紧干!后勤已经准备好了,等咱们这边忙完,中午有宋嫂鱼馆赞助的红烧肉和姜汤!”
他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洪亮,带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这话一出,田里原本有些沉闷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嘿!有宋嫂鱼馆的红烧肉!那我可得再快点儿!”一个年轻小伙子笑着应和,手上的动作更快了。
“赵老师您就瞧好吧!为了这口吃的,咱们也得把这点活儿利索干完!”另一位大婶也笑着喊道。
“就是!吃饱了才有力气跟老天爷接着斗嘛!”
笑声和更加卖力的劳作声交织在一起,驱散了雨天的阴郁和抢收的紧迫带来的压抑。
大家仿佛有了明确的目标,动作更加麻利,相互之间的配合也愈发默契。
“这贼老天,吓不倒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