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3/3)
浮光,计划又泡汤了。
陆悯把识迷捞回来,心安理得地圈在怀里,“昨夜睡得晚,再补一觉,反正师父和师兄都能体谅。
”
识迷不答应,还想起身,他又来了兴致,“你不累吗?既然不累……”
床又摇晃起来,咯吱作响。
等他们忙完起床,发现三偃拿着锤子站在门前,阿利刀说:“阿迷,我们来给你修床。
你这床怎么老响,响了一夜,再睡恐怕要塌了。
”
识迷吓了一跳,连忙叮嘱他们,床坏了的事不能说出去。
等有空了,做一张结实的千机床。
及到第三天,该回白玉京了,师父送出山门,一直送到山脚下。
顾镜观说:“我不回去了,圣元帝的偃人,项上部分是你做的,以后由你加持,他一样能运作自如。
至于第五海,我留了铁匣给他,还能维持三个月。
三个月后偃人应当不会再出差错,你让第五回灵引山来吧。
师父上了年纪,我打算留在他身边照应,已经浪费了十几年光阴,以后的日子,我要慢慢补全它。
”
识迷早知道他会这样选择,颔首道:“我这一去,不能在师父身边尽孝,有师兄在,我也放心了。
”复又望向危真人,“师父……师父我要走了。
”
危真人目光徘徊,眼里尽是不舍,但仍抬起手,艰难地回了回,“去吧,去吧。
”
识迷见他转身要离开,站定步子大哭起来,“我还没走,您怎么就要回去了?”
危真人重又红着眼眶转回身,“上次你入世,我知道你还会回来,这次你嫁了人,再回来怕是遥遥无期了。
为师怕失态,所以想先走,你这丫头就是那么不知体谅,还要我目送你。
”
识迷讪讪吸了吸鼻子,“算了,那我们各走各的,都不要回头。
”
他们跨上马,挥动马鞭朝着远方疾驰而去。
危真人进了山门,一步步顺着向上的阶梯折返。
走到中途,还是忍不住回身眺望,那五个身影变得很小,在蜿蜒的山路上忽隐忽现。
顾镜观道:“灵引山距离白玉京不算太远,想师妹了给她写信,让她回来探望,不过十来日的事。
”
危真人嗟叹,“我当年算出虞朝气数已尽,所以带走了阿迷。
本以为她能在山里安安稳稳过完一辈子,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她还是回到那滚滚红尘中去了。
”
“她是虞朝的公主,生来就系着家国天下。
”顾镜观顿了顿问,“我记得师门有彻底将半偃化成生人的办法,师父为什么没有传授给师妹?”
危真人的脸上,露出莫可奈何的神情,“陆悯是枭雄,阿迷须得有制衡他的办法,终身才有保障。
不是信不及陆悯的为人,是我作为师父,不得不为弟子考虑。
人的想法,会随处境的改变而改变,一旦肆无忌惮,就只能寄希望于他不忘初心。
寄希望于他人,不如自己掌控全局,所以陆悯只能是半偃,这样我阿迷才能高枕无忧,一生被丈夫疼爱。
”
顾镜观懂得师父的苦心,夫妻之爱变数太大,有时候设防,反倒可以长久。
反正识迷还养着其他偃人,血做不到不流,多一个陆悯,无伤大雅。
不同的来历和经历,让你的人生有迹可循。
顾镜观年幼时进山学艺,在灵引山度过了最好的年华。
后来出了那么多事,在尘世间漂泊的日子浑浑噩噩没有方向,直到再次回到这里,才明白自己生来属于这里。
识迷呢,生来属于红尘。
她是身披彩衣来到世界的,就应当一生华丽,让人景仰。
三个月后,第五海回到灵引山,带来一个消息,说解师叔怀上身孕了,魇师用梦境推演,是个男孩。
顾镜观舒了口气,他知道他们的计划,一切都很顺利,一切都照着既定的设想完成。
这偷天换日的局,只要有陆悯在,就无人能破解。
等到来年春,识迷给师父写来了家书,信里夹着一朵初生的小雏菊。
看着这朵花,可以想象出一个养胖了脸颊,坐在窗前满脸含笑的女郎,低头写信的样子——
窗外春光正明媚,她一字一句地问候师父与师兄,还有第五海。
信上说自己生了个孩子,陆悯给他取小字叫承因,送进龙城做太子去了。
因当时是奉皇后之命,进龙城陪伴宋皇后待产,孩子落地就记在皇后名下,她沦为了干娘,心里难免不痛快。
产子没法大肆庆祝,还得偷偷摸摸,陆悯舍下公务陪她上崂阴关游玩了几天,也算小小弥补了一下遗憾。
重安城改建的皇陵,在神道完工后下令关闭上墓门,百姓无一生祭,营建墓道的虞朝兵卒也没有伤亡。
陆悯打算在中都以南再修建一座城池,将来用以安顿百姓,当然,这钱全由解夫人出。
总之自己一切都好,请师父和师兄不要挂心。
等到孩子再长大一些,她就回来探望,住上半个月,陪师傅焚香下棋。
危真人合上信,转头望向窗外。
山林间野花野草盛放,有鸟雀在枝头鸣唱,远山衔着流云,恰似砚台里未干的墨。
天地缓缓,正好容得下一个阳春,在宁静和悠远里,缀上温柔的落款。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