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内政安排(1/3)
第二天,下午。
程毅把麾下全部召集了起来。
经过这几天的整顿与梳理。
程毅武将已经有了:刘三四、康簸箩、丰大竹为首的二十几个“嫡系”。
至于能善文墨的,这几天折腾下来,他只在郧乡城内,抓了三个读过书的破落儒户与胥吏。
一个叫冯澈、一个叫戴只不花、还有一个叫雅赤耳。
南人、汉人、色目人。
看到这三人,他们现在都是儒生打扮,年纪都是三十出头,也都是小心翼翼的行礼。
“县里的文书,你们都懂不?”程毅问。
冯澈被程毅的目光盯得不自在,哆嗦了一下赶紧说:“小的只是个读书人,从未做过胥吏的事情。
”
戴只不花倒是平静的说:“小的倒是懂得流程文书。
”
雅赤耳则是尴尬一笑:“小的只是世袭狱卒,若是三班衙役差使倒是懂一些,文书一事就……”
程毅点了点头。
“那就这样吧。
冯澈你当主簿,先当个副手熟悉一下流程。
”程毅指着冯澈,“戴只不花你当县丞,我给你改个名,别叫这个不伦不类的蒙古名了。
”
“那请大帅赐下。
”戴只不花低着头,十分恭敬,看不清脸上有什么情绪。
“我记得下边上报的时候,你是有自己的字,叫兴学是吧?”
“是。
”戴只不花点了点头,他是为了攀附升迁,才用只不花这个名,但汉人还有表字的传统,所以他的表字就是兴学。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通常时候,他会自称戴兴学。
这就让蒙古名,成了一个名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元末能看到大量以字行世的事情发生。
程毅看看他,又想了想说:“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
小学在公宫之左,大学在郊。
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同泮)宫。
这兴学教化,还是兴大学比较好。
那就唤你戴頖。
”
“多谢大帅赐名。
”戴只不花有点诧异的看了一眼程毅,没想到眼前的大帅还是个读过书的。
兴学这个字,他居然能联想到诸侯治下的大学叫頖宫记载。
不过頖宫两个字,明显就有点俗,索性隐去宫字,单一个頖,也能很好表示现在的情况。
毕竟頖的意思是:学宫南半边有水环绕。
解决完了戴頖,程毅又看向雅赤耳说:“不必紧张。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你虽然是色目人,但只要你没有犯下大错,我也不是那些赶尽杀绝的人。
”
“大帅恩义。
”雅赤耳松了一口气,他之前是真的被杀怕了,要不是以前跟田端子的几个入狱的兄弟混的不错,只怕第一场动乱的时候,他脑袋就搬家了。
程毅点了点头:“但,机会我只会给一次。
若是你真的选择了悖逆中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