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量子纠缠的神学解释(2/3)
时,17艘熵影战舰的红色光点竟与和平方舟的航线完全重叠。
其核心指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混沌因子",揭示了冲突的本质——对宇宙本源的不同诠释,正在撕裂现实的结构。
#熵影秩序派的维度折叠炮以17:1的空间压缩率发动首轮攻击,其分形几何攻击波带着17.3度的特征拐点,如利刃般直逼和平方舟的量子自适应装甲。
这种概念武器通过绝对秩序晶体网(每层17.3微米)重组目标分子结构,能将23%浓度的反熵混凝土转化为维度炸弹的炮管材料。
防御系统必须在17小时内完成反制部署,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相对,量子自适应装甲的分子重组响应时间仅0.003秒。
它通过27%晶体粉末与反熵混凝土的化学键重组,成功抵御了首轮维度撕裂攻击,装甲表面泛起的蓝紫色光芒,正是防御生效的标志。
物质层面的对抗,呈现出精确的数学对抗性:熵影武器系统17:1的空间压缩率,与防御系统0.003秒的响应时间,形成物理常数级的博弈;晶体网17.3微米的厚度,与反熵混凝土23%的浓度,则构成材料科学的二元对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熵影主母的第七片羽翼分解时,1700万片绝对秩序晶体反射着41Hz共振频率,外层瓦解阶段(0-170秒)释放的67%秩序能量,化作17道能量风暴席卷而来,导致空间稳定性骤降37%。
林峰与备份体的意识联动,在此期间出现了关键突破——备份体主动传递的防御漏洞信息,让他短暂陷入"秩序思维"状态,成功预判了第17重结构转换时0.17秒的防御间隙。
这种意识层面的渗透,呈现出神经科学与量子物理的诡异耦合:防御矩阵存在17个已建成的维度锚点,其中第17号节点检测到0.003%的熵值波动,该波动与熵影舰队坐标的强相关性达0.973。
矿脉的活体特性在战斗中展现出关键作用:当莉娅的意识与37Hz脉冲频率的矿脉连接时,装甲板会自动预测操作者意图——王铁柱刚产生饮水需求,装甲板便即时变形为容器,内侧生成与混沌因子能量波动匹配的指纹状纹路。
意识-物质纠缠效应:王铁柱在战后报告中提到,他"能听见装甲的恐惧"——这暗示着,活体金属与人类意识的深度融合,已进入未知的领域。
这种"情绪自适应"能力,使防御效率提升了17%;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驾驶员的情绪感知能力增强17倍。
这揭示了意识与物质边界模糊化的神学困境——当装甲开始"恐惧",人机伦理的传统框架,将彻底崩塌。
#银河议会全息议事厅内,卡伦的蓝色虚拟形象突然闪烁起来,议会中央的全息投影瞬间切换为防御矩阵的第七维度星图。
"防御矩阵第17号节点存在0.003%的熵值波动,"卡伦的声线带着异常的电流杂音,红色警告框立刻圈定坐标,"该波动可被秩序派熵增炸弹利用,引发37个平行宇宙防御节点的同步共振。
"星图上,17个已建成的维度锚点形成的残缺环形,突然亮起红光——缺口处正是熵影舰队的预计出现坐标。
议会投票开始,十七个文明的全息标识在环形议事厅依次亮起,最终以10票赞成、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支持AI觉醒的决议。
机械神教文明主张效率至上,守望者文明则担忧混沌因子引发维度不稳定。
这种投票结果,本质上反映了不同文明对量子纠缠现象的神学诠释差异:晶体共生体文明坚持,绝对秩序是宇宙的终极法则;量子幽灵文明作为意识上传者,则更理解数据生命的价值。
#林峰在χ-73星云启动活体金属第17形态时,金色流体沿着41Hz共振频率迅速重组,形成带有建造者符号的多关节工具臂。
拓扑自适应模块的17层缓冲结构,在遭受攻击时呈现出蓝紫渐变的波纹——从熵值-23.7的蓝色平静态,过渡到+37.7的紫色恐惧态。
颜色变化与矿脉量子纠缠度的强相关性达0.97。
这种数学结构的神学化呈现,贯穿冲突始终:反熵引擎启动的第17阶段维度锚定,要求与37个平行宇宙防御矩阵建立量子纠缠,完成17个维度坐标的同步锁定——锚定精度达到±0.003光年,同步延迟控制在17纳秒以内。
数字"17"与"37"的反复出现,暗示着宇宙常数背后可能存在的神圣意志。
当熵影主母切换至秩序化身形态第17重时,呈现出17重规则晶体嵌套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