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玉连环(2/3)
箭,射落张李手中钢刀。
数十条大汉跃出,皆皂衣蒙面,持刀挺矛,为首一虬髯壮汉,声若洪钟:“何方狗差,敢在爷爷地界害人?留下买路财并这囚徒,饶尔等狗命!”张李魂飞魄散,弃了文书枷钥,抱头鼠窜而去。
虬髯汉命人解开文卿枷锁,问其来历。
文卿备述冤情,泣不成声。
壮汉听罢,怒发冲冠:“狗官恶贾,害民至此!吾辈虽为绿林,亦知忠孝节义。
沈相公孝子贤孙,岂容奸人戕害?”自报名号:“某姓雷,名震岳,江湖人称‘撼山虎’。
因杀贪官,占此山寨。
相公若不弃,权且栖身,徐图后计。
”文卿感其恩义,然念己身负罪名,恐累山寨,踌躇未决。
雷震岳大笑:“相公放心!此岭险绝,官军莫入。
且山寨非只打家劫舍,实乃聚义护民之所。
”文卿见其豪迈真诚,遂拜谢相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山寨踞险峰之上,屋舍俨然。
雷震岳待文卿甚厚,延医调治棒疮。
文卿伤愈,见寨中多粗莽之辈,遂自请为寨众子弟课读,授以《孝经》、《论语》,导人向善。
雷震岳大喜,尊为“西席”。
文卿又见寨中武备松弛,乃依古兵书,教习行伍布阵之法,山寨气象为之一新。
寨后有幽谷,竹篱茅舍,居一盲妪,寨中人尊称“瞽婆婆”。
年逾古稀,目不能视,然步履稳健,言必有中。
雷震岳告文卿:“婆婆非常人,乃吾救命恩公。
昔某落魄将毙,蒙婆婆一饭活命,又授技艺,方有今日。
婆婆精卜筮,善风鉴,寨中大事,多咨而后行。
”文卿肃然起敬。
一日,文卿采药谷中,遇婆婆于溪畔。
婆婆虽盲,似有所觉,侧耳问:“来者可是沈相公?”文卿惊异,趋前揖答:“小子文卿,见过婆婆。
”婆婆颔首:“老身闻相公讲学之声,清越有正气,甚慰。
然相公眉宇间锁幽冤,掌心隐现青痕,可是身负奇冤,失却至宝?”文卿骇然,尽诉玉连环冤屈。
婆婆静听,掐指良久,叹曰:“玉玦双环,分则为玦,合则为环。
一玦既失,一玦尚存否?”文卿猛省:“家母临终言,此环乃曾祖救驾所得,本为一对。
母逝仓促,未及言明所藏!”婆婆道:“此乃天机。
老身可授汝‘圆光’小术,静室焚香,澄心默祷,可观失物所在。
然此术耗神,非至诚不可用,且窥伺他人隐秘,易遭反噬,慎之!”
文卿归室,依言斋戒。
夜半,于净室设香案,屏息凝神,默祷先祖。
良久,案上清水碗中,忽现光晕,渐成景象:赫然贾世仁密室!贾某正持玉环,摩挲把玩,环上明珠熠熠生辉。
旁有一锦匣,内盛另一玉环,形制相类,唯夔龙纹向相反,明珠略小。
贾某自语:“沈家穷骨,焉配此宝?今双环皆入我手,待价而沽,富甲一方矣!”景象倏灭。
文卿汗透重衣,方知贾某早得双环,贪心不足,复构陷己身。
第三回假古董贾某炫奇珍真御史微服访冤狱
贾世仁自得双玉连环,视若拱璧。
然宝物烫手,不敢轻售,恐招祸端。
遂思一计,欲借“品鉴”之名,邀约权贵,待价而沽。
时值端阳,贾某于宅中大排筵宴,遍请府城达官名士。
席间,贾某故弄玄虚,言偶得前朝秘宝,请诸公鉴赏。
遂于高案铺黄绫,郑重捧出锦匣。
启匣视之,双玉连环并置,光华流转,满室生辉。
宾客啧啧称奇,有识货者惊呼:“此乃汉宫‘和合双龙玦’!史载武帝赐卫青,祈其兄妹和睦。
价值连城,万金不易!”贾某捋须得意,自矜“慧眼识珍”。
座中有一青衫客,风仪俊朗,气度沉凝。
旁人称之“尹先生”,乃新近游学至此的富商。
尹先生凝目玉环,忽问:“贾翁,此等重器,得自何处?”贾某早备说辞:“乃北地巨商,家道中落,质押于肆。
后绝赎期,遂归敝号。
”尹先生颔首,不再多言。
宴罢,尹先生密遣随从,查探贾某底细及“沈文卿案”始末。
此“尹先生”实乃新任江南巡按御史尹直,字子方。
性刚正,明察秋毫,奉旨代天巡狩,查勘吏治民情。
此行微服,正欲访姑苏冤狱。
不意于贾宅见玉环,又闻“沈文卿案”疑窦重重,遂暗查之。
尹直访文卿旧邻,皆言其孝廉。
查当日典券,果只书“旧裘一领”。
复提审解差张千、李万。
二人初狡赖,尹直厉喝:“尔等受贾某贿,欲于黑松岭害文卿,幸遇义匪相救。
今文卿在山寨课读,尔等谋害未遂,罪证确凿!若不实招,立毙杖下!”张李魂胆俱丧,尽吐贾某行贿构陷、县令枉法之情。
尹直又得当年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