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慈令护名返故乡(1/2)
恶徒伏法,冤情得雪,孙氏和华氏自是感激不尽。
然而,巨大的喜悦之后,更深重的忧虑却悄然袭来。
她们获救了,可以回家了,可是…如何回家?如何面对丈夫、孩子、亲族和乡邻?
这一年来的遭遇,如同一个无法磨灭的耻辱烙印。
尽管她们是受害者,是清白的,但世俗的眼光,尤其是对女子名节的严苛要求,却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心头。
被拐卖、失身、甚至曾沦落风尘,这些事情若传回家乡,即便她们千般委屈,万般无奈,也难免会遭人非议、指点,甚至唾弃。
到时,莫说她们自己无颜见人,恐怕连丈夫、孩子都会在乡里抬不起头来。
想到这些,孙氏和华氏刚刚放松的心情又变得沉重无比,终日以泪洗面,甚至萌生了出家为尼或远走他乡的念头。
县令为官清正,不仅明察秋毫,更体恤民情,心思细腻。
他看出了二位妇人的隐忧,也深知“名节”二字对当时女子的重要性。
她们已然承受了天大的苦难,绝不能再让她们余生活在风言风语之中。
这一日,县令将华宁和孙氏、华氏召至后堂,温言道:“本案已结,恶徒伏诛。
本县知你二人归心似箭,亦知你们心中所虑。
世间愚夫愚妇,多有闲言碎语,三人成虎,积毁销骨。
你二人本是清白受害,岂可再受此二次煎熬?”
他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官府文书,递给华宁,道:“此乃本县出具的判案关防文书。
文中只言赵海、赵淼二人拐带良家妇女,欲贩卖他乡为奴为役,途中多有虐待,幸得官府及时查获解救,并未提及‘逼良为娼’等细节。
你携此文书归家,交予当地里正、保甲及你们亲族观看,以为凭证。
如此,可最大限度保全二位娘子名节,堵那悠悠众口。
”
孙氏和华氏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们本以为能沉冤得雪已是万幸,从未敢奢望官府还能如此细致地为她们考量日后生计与名声。
这无疑是给了她们一条重新活下去的出路!二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再次跪倒在地,连连叩首:“青天大老爷恩同再造!民妇……民妇真不知如何报答……”哽咽着难以成声。
华宁也是感激万分,小心收好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