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元道主> 第18章 番外篇 道衍天元:芥子纳须弥,微尘藏大千1
第18章 番外篇 道衍天元:芥子纳须弥,微尘藏大千1(3/3)
,其律动即是大道之呼吸。
宇宙生灭,表现为玄纲局部金弦的剧烈震颤与重构;光阴流转,体现为金弦流淌的韵律缓急;因果承负,呈现为金弦之间无数明暗丝线的勾连与牵缠;万物兴衰,更是玄纲这张巨网上,兆亿节点随着金弦波动而明灭闪烁的直观景象。
此间有律令神侍,形态不定,时而如清光,时而如符号,时而如乐器,其职责乃聆听玄纲金弦之道音,调和律动,消弭因某些世界异常剧变引发的局部法则冲突与道弦杂音,确保大道运行之整体和谐、流畅、精准,不因局部扰动而崩坏全局。
第九重·太初道言化真文
破玄纲金弦之网,超脱法则运行的具象轨迹,方能踏入第九重太安皇崖天。
此境已非“运行”,而是“存有”本身的最初显化,是诸天万界一切概念、名相、逻辑、规律诞生之前的原初状态,名曰混元太初境。
此境无光无色,无上无下,唯有无数不可名状、不断生灭的太初道言在流转!这些道言非是文字,亦非声音,而是大道意志最纯粹、最本源的念头或信息流,其形如混沌星璇,其质如琉璃清露,其息如宇宙胎动。
每一个道言星璇,都蕴含着开辟一种宇宙形态、奠定一种基础法则的终极种子或蓝图。
太初道言并非静止,它们相互碰撞、融合、湮灭、新生。
每一次碰撞,都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创世火花,火花中瞬间演绎出从奇点爆炸到星辰生灭、从元素诞生到文明兴衰的兆亿种可能性,又在下一个刹那归于虚无,只留下最精粹的“道纹”融入流转的星璇之中。
此即“言出法随”的终极源头,大道以“言”为笔,以虚无为卷,勾勒诸有之雏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真文童子游弋其间。
其非后天修成,乃太初道言灵性自聚之灵体,形如三岁婴孩,通体由流动的道纹星璇构成,眼眸清澈映照大千万象之始。
童子嬉戏于道言星璇之间,以手拨弄,或以心念牵引,使碰撞更谐,湮灭有序,新生合道。
若有道言因不明原因剧烈冲突,濒临崩溃而污染太初境,童子便会口诵无声真言,将其抚平、消解或引导其有序归寂,维系这创世源头的纯粹与活力。
第十重·有无相生返玄冥
参透太初道言之生灭,明悟“有”生于“无”,“名”起于“默”,方可触及第十重元载孔升天。
此天乃“有”与“无”的绝对临界,是大道显化与未显化的终极分界岭,名曰“玄冥之渊”。
此境奇异绝伦。
一半是绝对的“无”——非黑暗,非虚空,而是连“无”这个概念本身都不存在的绝对寂灭,不可感知,不可描述,任何存在(包括意识、法则、能量)触及此域,瞬间归于最彻底的“不存在”。
另一半则是沸腾的“有之海”——并非物质或能量,而是“存在性”本身凝聚成的、粘稠如光浆的“实相之源”,其中翻滚着无量世界泡影、法则雏形、概念碎片,每一滴光浆溅起,都足以在太初境引发一场道言风暴。
在“无”与“有”的交界处,矗立着“有无之相”。
其形态非固定,时而如一道横亘亿万的混沌光幕,时而如一座不断坍塌又重建的玄色巨碑,时而又化作无数相互吞噬又吐纳的阴阳双鱼漩涡。
此相是大道的开关与熔炉。
当大道意志倾向于显化,“无”便被“有无之相”汲取、转化,注入“有之海”,孕育新的可能性;当某些宇宙法象走向终极腐朽寂灭,“有无之相”又将其从“有”中剥离、粉碎、淬炼,最终抛入“无”的绝对寂灭,完成彻底的归墟。
镇守此界的,乃大渊意志。
它并非独立意识,而是“有无”临界本身诞生的绝对平衡机制,无形无质,只体现为一种弥漫整个元载孔升天的、冰冷而绝对的律令——维系“有”“无”之衡,确保临界不倾覆。
任何试图强行穿越临界、篡改有无的行为,无论是来自“有”之海的狂躁存在,还是试图从“无”中诞生的悖逆之影,都会被大渊意志以最直接的方式抹除:使其同时具备“有”与“无”的属性,陷入逻辑死循环,瞬间自我崩解消散于临界之中。
喜欢天元道主请大家收藏:()天元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