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所谓玄理(2/3)
漫漫历史长河之中,然而本朝的一些文人,为了彰显自身所谓的高士风范,动辄便谈论玄学。
不管什么典籍字句,都非要冠以玄理之名,致使正儿八经的圣贤之言被解读得面目全非。
朝廷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能够实实在在做事的臣下,对于那些只会高谈阔论的读书人,不过是表面敬重,实则敬而远之罢了。
庾舟闻言抚掌大笑:“好个刻舟求剑!西河先生,这年轻人倒是比你更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道理,既然自诩名士,那就不要做老学究之谈。
”
这是很明显的驳斥了,西河先生面色阴鹜,阴晴不定,他淡笑一声道:“倒是我审题不明,在下受教。
”
他言语仍难掩倨傲之色,语调也是阴阳怪气,说是错了,心里却丝毫不以为意,谈玄是世家主流,他自认错,但谁也不能说他错。
莫大人不理会场间纷争,继续问道:“我再考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句作何解?”
秦渊踏前一步,答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此为圣贤至理,人心似渊,私欲纷扰暗藏险谲,道心若星,幽微难觅却藏至理。
惟以精诚专一之志,拨开迷雾探本真;秉持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方可执天地之枢,于纷繁世事中守得澄明之境,终达天人合一,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
莫大人眼底掠过一抹惊艳之色,缓缓拍手道:“年纪轻轻,却是兼修数经,难得难得。
”
华朝的读书人一般都是专精某经,鸿儒才会兼修数经,比如学官问你所治何经,就是问的你主修五经中的哪一经,类似问你大学什么专业,得到回答后,才会针对性的问你问题。
当然这不意味着你就能偏科,该背的都得背,只不过选一科,深入研究而已,在隋唐,明经科是主流,《左传》《论文》《孝经》都会考,考较的比较全面,只背一两本书肯定是不能入仕的。
秦渊垂首,缓声道:“因腿脚不便,难以踏足远方,便只能困守书斋,不过是比旁人多费些功夫,多读了几卷书罢了。
“
话音落地,莫大人神色微怔,眼底泛起一丝怜悯。
他望着眼前清瘦的身影,心中暗自叹息。
世人只知嘲笑他入赘的身份,却不知这背后藏着多少无奈。
生活困顿难以求学,腿脚残疾阻断仕途,上天对这满腹才学的年轻人,实在太过苛刻。
这般境遇,着实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