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盐利初谋(1/2)
次日清晨,赵佶并未举行大规模朝会,而是通过内侍省发出中旨,召见了数位经过他初步判断可信任或是处于关键位置且与旧盐利集团瓜葛较少的臣工。
垂拱殿偏殿内,气氛凝重。
被召见者包括新任参知政事李纲、勾当皇城司梁师成、户部侍郎张克公,以及一位令人稍感意外的人物——刚刚被任命为权知殿前司公事,尚未完全接手军务的种师中。
让一位武将参与财政事务,这在此前是难以想象的。
赵佶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昨夜写就的《盐策革新疏要》递给李纲,示意众人传阅。
李纲看得最快,越看眼神越是明亮,手指甚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久在地方,深知盐政之弊,官盐质次价高,百姓怨声载道,私盐横行,国库收入却未见丰盈。
此法若成,不仅可大增国帑,更能平抑盐价,惠及黎民,实乃一举多得之良策!
梁师成精于算计,一眼就看出了其中巨大的利润空间,尤其看到“半数充盈内帑”时,眼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心中快速盘算着如何将这新机构牢牢控制在手,这无疑是扩大他权势的绝佳机会。
张克公作为新任户部侍郎,正在为清查国库、开源节流绞尽脑汁,见此妙法,如获至宝,已经开始在心中勾勒如何将盐利纳入户部监管(尽管奏疏明确说要直辖内库,但他作为户部官员,本能地希望能分一杯羹)。
种师中则相对单纯,他关注的重点在于“半数划归枢密院,专款用于整军经武”。
若能有一条稳定且庞大的财源支撑军改,那他整顿禁军、筹建骑兵的底气就足得多!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健马、精甲、利刃正在向自己招手。
待众人都已看完,神色各异地望向自己时,赵佶才缓缓开口:“诸位爱卿,以为此法如何?”
李纲率先出列,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陛下!此策若行,实乃利国利民之壮举!臣以为,当尽快择地试行!”
梁师成紧随其后,躬身道:“大家圣明!此法制盐,巧夺天工。
只是……筹建新盐场,整顿旧盐吏,打击私盐,皆需得力人手,且需隐秘进行,以防旧利之家阻挠破坏。
臣以为,皇城司责无旁贷。
”
他这是在主动揽权了。
赵佶自然明白,此事离不开皇城司的强力执行,但他也需要平衡。
他看向张克公:“张卿,户部方面,需你配合,重新核算各地盐课,待新盐产出,逐步替代旧盐,其间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