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钱引革弊(2/3)
罕见地没有立刻召见大臣处理政务,而是将自己关在福宁殿内,亲自执笔,写下了一份言辞恳切、甚至堪称沉痛的《罪己诏》。
在诏书中,他并未回避问题,直言“朕承祖宗之基业,夙夜惕厉,然察近时钱引之弊,深愧于心”,承认自己“以往不察,致使钱引滥发,信用坠失,商贾困惑,黎庶受损”,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
他宣布,将“痛加革弊,以苏民困”,并承诺“必使新钱引,信实相孚,子母相权,以安天下之心”。
这份《罪己诏》通过邸报和皇城司的渠道,迅速传遍汴京,进而向各路扩散。
一时间,朝野震动,民间哗然!
百姓们从未听说过皇帝会因“钱引”这种“小事”下罪己诏,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惊疑不定和一丝微弱的期盼。
商贾们则心情复杂,既担心朝廷借此进一步盘剥,又希望真的能扭转钱引贬值的趋势。
而朝堂之上,各方势力反应各异。
李纲、张克公等改革派,虽然觉得官家此举有些“自损威严”,但深知钱引之弊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心中反而更加钦佩官家的胆识与担当。
一些较为正直的官员,也认为这是正视问题的开始。
但更多的,是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官家岂可因区区钱引之事下罪己诏?此非圣君所为,有失体统!”一些翰林学士和清流官员痛心疾首。
“钱引之弊,积重难返,岂是一纸诏书能解决的?只怕是徒劳无功,反损朝廷威信。
”
“哼,说得轻巧,革弊?如何革?莫非又要加税,或者强行规定钱引与铜钱兑率?最终苦的还是百姓!”这是悲观派。
更有一些与旧钱引发行利益集团勾连颇深的官员,心中惶惶不安,暗中串联,准备阻挠任何可能触动他们利益的改革。
面对朝野的纷纷议论,赵佶不为所动。
在发布罪己诏的当天下午,他再次召见了核心臣工。
“罪己,非为示弱,而为明志!”赵佶斩钉截铁地对李纲等人说道,“钱引之弊,必须根治!朕意已决,成立‘钱引务’,独立于户部及三司之外,专司新钱引之设计、发行、管理及与金银铜钱之兑换事宜!”
这是一个全新的、高度专业且独立的金融机构构想!
“钱引务设提举一员,位同侍郎,直接对朕负责。
”赵佶目光扫过众人,“诸位可有合适人选举荐?需精通算学、熟知钱谷、为人刚正、且不被旧利益集团裹挟者。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