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琉璃焰色(1/3)
暮色降临,将作大营核心区域点燃了火炬与油灯,火光在秋夜的山风中摇曳,映照着工匠和士卒们忙碌而警惕的身影。
赵佶决定今夜便留宿于营中专为他准备的、虽简陋却防卫森严的院落中。
晚膳过后,他便在临时充作行在的大堂内,召见了随行大臣以及将作大营的主要负责人。
烛光下,李纲、苏启明、宇文恺、赵士祯、林灵素、沈文理等人肃立堂下,连皇城司的梁师成和技防司的主事也在一旁垂手侍立。
空气中还隐约飘散着高炉的烟火气和隐约的桂花香露味道。
“今日观之,诸位辛苦了。
”赵佶开口,声音在静夜中格外清晰,“将作大营初具规模,此皆诸位同心协力之功。
李卿,新政诸多举措,皆需此地产出支撑,后续钱粮调配,你与张克公要优先保障。
”
李纲躬身道:“臣遵旨。
将作大营乃国之命脉,臣必与户部协同,确保无虞。
只是,如此集中投入,朝中或仍有非议……”
赵佶摆手打断:“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但求实效,不恤人言。
苏卿,你统筹全局,功不可没。
”
苏启明连忙道:“陛下信重,臣敢不竭尽全力?此间进展,全赖宇文少监、赵监丞等匠心独运,工匠们日夜赶工所致。
”他深知皇帝看重实务,不敢独揽功劳。
赵佶目光转向宇文恺:“宇文卿,高炉运行良好,铁水奔流,朕心甚慰。
然今日朕想起另一要事——琉璃。
”他顿了顿,看向窗外被火光映红的夜空,“昔日尔等所呈琉璃,要么浑浊不堪,布满气泡,犹如顽石;要么冷却之时便噼啪碎裂,难堪大用。
如今高炉既成,温度远超以往,朕欲再见琉璃澄澈之光。
”
宇文恺闻言,精神一振,他本就对各类工艺极感兴趣,此前琉璃烧制屡屡受挫,亦是他一桩心事。
“回陛下,此前失败,究其根源,一则炉温不足,原料难以彻底熔融澄清;二则冷却之法不当,内外收缩不均,故而易碎。
如今高炉可用,臣已命人备好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等主料,只是……”
“只是什么?”赵佶追问。
“只是用以着色的金属矿物,此前尝试颇多,效果皆不稳定。
且大规模烧制,需用石炭(煤)为燃料,木炭火力虽纯,却难达至高温度且耗费甚巨。
然石炭燃烧多有杂质,恐影响琉璃品质。
”宇文恺如实回禀。
“那就用石炭!”赵佶斩钉截铁,“先解决有无,再求精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