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考试(1/3)
将近十个大叔向着天下报社走来。
他们都是科举屡试不中之人,靠着一点微薄的收入,在这和泉城里苦熬,期待命运有一丝转变。
梁国的科举不仅要看文章写作水平和才学,在挑出写得好的文章后,还会根据其作者年龄进行排序,年龄大者靠后,被录取的几率也就靠后。
梁国朝廷一般不会让官员主动致仕,而是超过六十五岁的官员自己提出申请,然后朝廷给予批准后方可回乡安度晚年。
但官员们除非是真的感觉自己力不从心了,又或者生了大病,基本不会有人主动致仕,毕竟谁能放弃这享受了半辈子的权力。
就算自己不用,还有子孙后代需要这权力呢。
所以梁国官场上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老年者越来越多,皇帝陛下一上朝,和进了养老院似的,全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子。
所以不得已,从先帝开始,科举时开始推行文章和年龄相结合的选拔。
比如要是三个人的文章水平差不多,优先考虑录取的绝对是年纪轻的几位。
这样一来,朝堂上也就多了许多新鲜血液,有了些许活力。
这些个大叔,年轻时文章打磨得不到位,没有被选上,到了三十多,四十的年纪,文章水平和才学倒是上来了,但年龄又成了劣势。
他们科举考上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渺茫,但他们还是不肯放弃回乡,还是在和泉里望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其实这样的科举制度弊端也不小。
进入朝堂的年轻人没有经验,就需要和老官员多学习,随着和老官员的结交加深,就自然而然被拉进老官员所在的党派之中了。
两位至交好友,同窗多年,一起进入了朝堂,但两人跟随学习的老官员不同,一年后,两人从好友变成了敌人。
可咱们得皇帝陛下好像乐于看见现在朝堂上的情形。
人都是复杂的,当今皇帝可以改革多项法案,制度,造福人民。
他也可以不压制党派斗争,坐山观虎斗,提高皇权的实力。
……
“大叔们,这边!”吴薏仁挥手示意。
“小友早啊,吃早餐了没,我这里多了一个刚买的煎饼,还热着呢,趁热吃。
”
“老匹夫,你无耻,竟敢当众贿赂咱们英明神武,聪明帅气,机智活泼,落落大方,平易近人的考官大人,大人,您别理他。
”
吴薏仁满脸黑线,这些个老油子,在和泉多年,还真是学到了一身的“本领”。
“好了,各位闲话少叙,和我进来吧。
”吴薏仁招呼各位进到了报社里,在一张张桌子前坐下。
桌上早已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就等吴薏仁公布文章的题目了。
“正式开始前呢,我还想啰嗦几句,这报纸上刊登的文章不比科举,不需要辞藻多么华丽,对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