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有子归来(2/3)
来我们再平原相聚,突然一日孔北海的求救文书就到了。
黄巾余党把北海围得铁桶似的,你父亲攥着竹简在油灯下来回踱步——你当时才这么点儿大(比划着),还揪着他衣角要骑大马。
”
“天亮前他把我叫醒,甲胄都穿好了。
说‘杜娘,这世道乱了,为身为汉室宗亲,必须以汉室为已任,们们在平原等我’。
你父亲他是个英雄。
”
“那年你五岁,你父亲捎信来说已在徐州安顿妥当,让我们母子前去团聚。
你二叔特地在徐州边境等候接应,谁知……”
“我们刚踏入徐州地界,就看见逃难的百姓像潮水般涌来。
人群推挤中,只听得有人在喊‘吕布狼子野心占了小沛’、‘刘使君不知去向……’”
颤抖着抹着眼泪。
“老赵叔就是那时被冲散的,他拼命护着我们,最后却……”
“娘一个妇道人家,手无缚鸡之力,被流民裹携到此处,抱着你跌跌撞撞躲进这个村子。
你年幼奔波不得,久寻你二叔不得,只得于村中安定,原想着等战事平息就去找你父亲,谁知这一等就是……”
看着儿子脸上打架留下的疤痕,声音发涩:
“前年听说你父亲又回徐州了,娘连夜收拾行李,偏生你那时跟人打架昏死过去……,不想待你好转又失去你父亲消息。
”
“咳、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年是娘没教好你,你父亲将你交于我,不想我未能将你教育成才,不爱读书,整日与村中少年厮混、打架斗殴,我有亏于你父亲啊。
前段时间听新来的流民说你父亲去荆州了……”
“你收拾一下,三日后我们就动身。
等把你交到你父亲手上,娘就是闭眼也……”
过了几日,刘封收拾妥当,当然就那么点家当也没有什么可以收拾的,主要是等母亲病情稍微平稳。
这一日,刘封站在茅屋前,看着手中瘪瘪的包袱——几件打满补丁的衣衫,半块硬如石块的干粮,便是全部家当了。
他苦笑着摇摇头,转身望向屋内正在艰难起身的母亲,心头一酸。
“娘,您慢些。
”
他小心翼翼地将母亲扶上那辆吱呀作响的独轮车。
昨夜他突发奇想,用几根树枝搭了个简易支架,又不知从哪寻来几张泛黄的油纸,仔细地糊在支架上。
晨风吹过,油纸哗啦作响,倒真能挡些风寒。
“封哥儿!”
刚走到村口,一群半大孩子便呼啦啦围了上来。
有平日里一起掏鸟窝的玩伴,也有那些被他过的小子——如今都成了他的跟班。
狗蛋儿塞给他一个还温乎的煮鸡蛋,铁柱红着眼眶递来一把自制的木剑。
“都...都好好的。
”刘封嗓子发紧,他用力揉了揉鼻子,却怎么也止不住眼眶的湿热。
这些孩子不懂什么天下大势,只知道他们的封哥儿要走了。
车上的杜氏望着这一幕,枯瘦的手指紧紧攥着衣角。
她看着儿子被小伙伴们围在中间,那个总爱惹是生非的混小子,此刻正挨个拍着每个人的肩膀,像极了当年那个在桃园与人结义的少年郎。
“走啦!”
刘封最后抹了把脸,用力推起小车。
油纸棚在晨光中投下斑驳的影子,将母子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身后,不知是谁先唱起了送别的童谣,稚嫩的嗓音在乡间小路上飘出很远……
躺在吱呀作响的小车上,杜氏侧过头望着推车的儿子。
晨光透过油纸棚的缝隙,在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这孩子……”她在心里轻叹。
不过十三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