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拜师水镜(1/3)
待得几人出城,却看到刘备与赵云引一众人马迎面而来,几小立于道旁拱手拜见。
却是刘备昨日马跃檀溪,夜宿水镜山庄,请水镜先生出山相助而不得,又闻“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一路感叹:呕心复汉室,为念无人佐鞠躬。
望见刘封等人立于道旁,暗忖封儿如今已经有15岁了,论武艺已深得我们兄弟真传,单论武艺已不下于、周仓等人,但是这治世之道却是我们教不来的,水镜先生不愿出山相助,不如让封儿拜他为师,学习兵法战策、治国之道。
第二日,刘备领了刘封带着束修六礼来到水镜山庄拜见水镜先生,刘封望见水镜先生,只见其果然如书中所说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待得刘备父子说明来意,水镜先生抚须道:“老夫一生所学,略通奇门、兵法、经学,不知小公子想学什么?”
刘封心想:“得!入学考试来了。
”心里一番斟酌,刘封躬身回答道:“学生在家中,常听父亲说乱世有奸臣当道,常有匡扶汉室之心,学生不才,愿随先生学这匡扶汉室之学问。
”
水镜先生闻言大笑,对刘备说道:“久闻令郎才思敏捷、志向高远,果然名不虚传啊,是我收得一个好徒弟啊。
”刘备也深感欣慰,心想自己后继有人啊,好小子不坠为父的志气。
刘封闻言不由大喜过望,掀起衣角,上前跪拜:“徒儿拜见师父”。
至此刘封住于水镜山庄,整日随师父学习治国之道、经学、兵法等,赵和、黄叙等人作为随从跟随,水镜师父授课时也不回避众人,只要愿意听,他也乐得传授,令众小感动莫名。
话说刘封、赵和、黄叙于水镜山庄跟随老师学习,期间也认识了庞德公、黄承彦、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
因常常与诸葛亮、庞统等人见面,甚至互为友人,一时间好不得意。
期间,徐庶被父亲刘备拜为军师,刘封也想请诸葛亮、庞统为父效力,但是诸葛亮以还需游学为由、庞统则是要去江东看看而婉拒。
有人讲,为什么自己不乘机招揽二人,二十一世纪的一套理论拍下去,其人还不纳头便拜?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什么样的时代适合什么样的制度,制度是根据生产力慢慢相适应发展的,你讲那一套一套的,确实美好,但是不适合啊,古时候的人聪明着呢,你讲的乌托邦不适合眼下的乱世。
真正的有识之士会佩服你那一套,但是不会真正的去实施的。
当然也可以去写一本《共产主义》、《刘封主义》,中国的理论知识在全世界一直是名列前茅的,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能用上,但肯定不是现在就适合的,可以为那目标而努力嘛。
二人虽对其人刮目相看,但其终究只有15、6岁,大道理谁不会讲,哪会出现其他穿越同人中的虎躯一震,文臣武将纳头便拜。
而刘封也不急,自己知道历史的走向,这二人反正跑不了父亲的五指山,这会何必强求?还不如抓紧学有所成,到时候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