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渤海残光(3/3)
动,“它们在解析莲核共鸣信号!苏芮之前说试验田的硒光频率……”
话音未落,试验田中央的稻苗突然集体倒伏,露出下面青黑色的金属板。
那些嵌在泥土里的合金板块开始拼接、隆起,发出齿轮咬合的咔咔声。
陈景明认出那是沉渊遗迹同款的防御矩阵,父亲日记里曾提到“用星轨稻根系固定门枢外壳”,原来所谓的试验田,根本是伪装成农田的能量结界!
“看天上!”苏芮的尖叫从通讯器里炸开,带着海风的杂音,“钻井平台的灯光在组成图案……像朵莲花!”
陈景明猛地抬头。
只见钻井平台的灯光正以惊人的速度明灭闪烁,蓝白色的光点在夜空中勾勒出十二片花瓣的轮廓,每片花瓣的尖端都对应着试验田里正在升起的金属板块。
他突然想起沈工日志里夹着的那张旧照片——1970年的渤海湾,年轻的沈工站在钻井平台上,身后的夜空中有同样的光莲图案,而照片角落里,父亲正低头调试着一台类似星轨碎片的仪器。
“守土人未歇……”他喃喃念着残页上的血字,突然明白这五十五年的守护意味着什么。
1970年,沈工团队在钻井平台启动莲核试验,却引发蚀骨机械虫的攻击,不得不将核心转移到试验田,用星轨稻掩盖能量反应;2025年,当十二星门开启,莲核共鸣终于激活了地下的防御矩阵,而钻井平台的灯光,正是蚀骨势力追踪能量源的信号。
此时试验田的金属板块已完全升起,在硒光的映照下组成一朵三米高的机械莲花。
每片花瓣都刻着与星芒碎片相同的星轨纹路,花心处隐隐透出金色光芒——那里,正是莲核能量的传导中枢。
陈景明想起父亲日记里被烧毁的段落:“……当莲心之光与星轨共振,蚀骨将循光而来,守土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稻花盛开之处。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景明哥!”林薇的声音突然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前所未有的恐惧,“钻井平台的钢架结构在分解……那些钢管变成了虫群!”
陈景明转身望向渤海湾,只见“深海七号”的钢铁支架正像融化的蜡般扭曲,成千上万的银灰色机械虫从金属裂缝中涌出,在海面上铺成闪烁的银毯,朝着试验田的方向蜂拥而来。
它们体表反射着机械莲花的硒光,宛如一片流动的星轨。
“老杨,启动防御矩阵!”陈景明将父亲的残页按在机械莲花的花心处,血字接触金属的瞬间,整朵莲花爆发出刺目金光。
试验田周围的稻苗突然全部竖起,叶尖射出细密的硒光网,与机械莲花的光芒交织成十二道旋转的光盾。
老杨手忙脚乱地操作着探测器:“能量耦合成功!沈工日志里说的‘稻光结界’……正在生成!”
海风突然变得刺骨,机械虫群已冲到结界边缘,发出高频的嘶鸣。
陈景明看着手中的残页,血字在金光中渐渐淡去,却在纸背留下新的烫痕——那是一个坐标,指向试验田中心的金属莲花花心。
他突然明白,父亲和沈工用五十年时间埋下的伏笔,不仅是防御结界,更是一个信号:当莲心之光与星轨稻共鸣,真正的莲核秘密,就藏在这朵永不凋谢的金属莲花深处。
而远处的钻井平台,在虫群散尽后突然传来沉闷的爆炸声。
陈景明望向那片火光,想起血字里的“守土人未歇”——从1970到2025,两代人的守护,终究在今夜迎来了决战的序幕。
机械莲花的硒光越来越亮,将整片试验田照得如同白昼,在夜空中勾勒出一朵燃烧的星轨之花,而花心里的金色光芒,正与他口袋里星芒碎片的震颤遥相呼应。
夜风掠过试验田时,所有稻苗都在轻轻震颤,像无数枚齿轮在黑暗中咬合。
陈景明摸出父亲日记的残页,将它与沈工的日志拼在一起,残页背面的火漆印突然化开,露出行被血浸透的字:1970-2025,守土人未歇,因土下有莲,莲心有光。
远处的渤海湾上,废弃钻井平台的灯光突然熄灭,而试验田的硒光却越来越亮,在夜空下画出朵永不凋谢的金属莲花。
喜欢北大博士请大家收藏:()北大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