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奇人传> 第103章 雪帅彭玉麟传奇—长江鏖兵 痛失至爱
第103章 雪帅彭玉麟传奇—长江鏖兵 痛失至爱(2/3)
在武昌战役期间,时值严冬,江风如刀,大雪纷飞。
彭玉麟为督战,常屹立船头,冰雪凝结于眉睫须发之上,宛如雪人,而麾下将士见此,无不感奋,勇气倍增。
梅姑亲手缝制的那件披风,他时常穿着,在白雪映衬下,那抹深色更显孤峭。
有人戏称“雪帅”之名亦源于此景,他听闻,只是默然,抚摸着披风内里那枚寒梅护身符,眼神掠过一丝无人能懂的温柔与痛楚。
攻克武昌后,彭玉麟因功授广东按察使(未赴任,实统水师)。
然而,战争的残酷远超想象。
咸丰五年初,湘军在湖口、九江遭遇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的顽强抵抗,水师冒进,在鄱阳湖口遭到石达开巧妙设伏,损失惨重,大将褚汝航、夏銮等战死,彭玉麟座船被炮火击毁,他本人泗水得脱,幸免于难。
此役是湘军水师自成军以来最惨重的失败,彭玉麟痛失战友,心情沉痛。
他在给曾国藩的报告中深刻检讨,更加谨慎用兵。
随后,他与接替褚汝航的杨岳斌等部重整水师,配合陆师,对九江形成长期围困。
九江之战,旷日持久,异常惨烈。
彭玉麟督率水师,巡弋江面,严防死守,切断城内太平军与外界的联系。
期间,他收到了梅姑从衡阳辗转寄来的书信。
信中,她报平安,伤已大好,嘱他不必挂心,字里行间,全是关切与思念。
她也提及衡阳冬日梅花盛开,忆及往昔他画梅、她研墨的时光,感慨万千。
随信还附了一小枝干梅花,香气虽已淡,却依然能勾起无尽回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彭玉麟在摇曳的烛光下,反复阅读那封薄薄的信笺,摩挲着那枝干梅,仿佛能透过纸墨,看到梅姑在故乡梅树下翘首以盼的身影。
他提笔回信,诉说战事艰辛,思念之情,却更多是报平安,让她安心。
他也画了一幅《鄱阳风雪图》,图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意境苍凉,题诗曰:“乱鸦投落日,孤雁唳长空。
烟波江上客,漂泊与君同。
”他将对梅姑的思念,对家国的忧患,尽数融入笔墨之中。
咸丰六年春,九江战事正处于最紧要的关头。
彭玉麟与杨岳斌等部水师日夜监视江面,防备石达开援军。
一日深夜,他正在帅船上与诸将商议军情,忽闻亲兵来报,称衡阳来人,有急事求见。
彭玉麟心中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
他立刻宣见。
来的是一位风尘仆仆的老家人,是彭玉麟姨母家的老仆。
老人一见彭玉麟,未语泪先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颤抖着捧上一封书信和一个熟悉的青布小包袱。
“大人……梅……梅姑娘她……她去了……”老仆泣不成声。
彭玉麟只觉得头脑“嗡”的一声,眼前一黑,几乎站立不稳。
他猛地扶住桌案,手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声音嘶哑:“你……你说什么?何时?因何故?”
老仆哭着诉说原委:原来,梅姑自彭玉麟走后,虽伤势渐愈,但忧思过度,加之原本体质偏弱,去冬衡阳一场突如其来的时疫(很可能是霍乱或伤寒),她不幸染病。
病中,她唯恐影响彭玉麟征战,严令身边人不准往军中送信。
她强撑病体,每日仍对着那方印章和彭玉麟留下的画作发呆。
病情急剧恶化,药石罔效,终于在咸丰五年底,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香消玉殒。
临终前,她神智短暂清明,留下遗言,嘱托将此包袱交还彭玉麟,并说:“告诉先生……梅姑福薄,无缘侍奉左右……愿他……保重身体,早日平定天下……勿以我为念……”言毕,溘然长逝。
彭玉麟颤抖着打开那个青布包袱。
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三样东西:
那方“不要钱、不要官、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