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神仙一(2/3)
乌黑,天高地厚”后的坦然,是懂得“和其光,同其尘”的通透。
在这喧嚣的尘世行路,真正的智慧,或许就是守护内心那一片不受侵扰的“自高”、“自厚”、“自照”与“自列”——如草木固守其区,循四时荣枯,无声,却自有万钧之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东王公:云海之上的秩序之源
在浩渺的东方极远之地,超越荒芜的大野深处,有一座青玉为壁的宏伟宫室。
这里的主人,是那开天辟地之初,青阳纯和之气凝聚而成的存在。
他头戴象征天、地、人三才之冠,身披流转九色云霞的华服,世人尊称其为“东王父”、“东王公”,更有那无上尊号——“玉皇君”。
他的居所,是云霞的国度。
紫云如华盖垂拱,青云为巍峨城池。
仙童肃立侍奉,玉女素手散香,芬芳弥漫琼宇。
环绕他的真仙僚属、天官神将,数目巨亿,各司其职。
他们恭敬朝奉,翼翼护卫,秩序森严。
三界十方之内,但凡男女得道飞升者,其名籍最终都归属这位至尊统辖,仙阶品秩,皆由他定。
汉初天下初定,市井坊间,忽有奇异小儿传唱歌谣:“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童声清脆,反复吟唱。
路人闻之,面面相觑,不解其意,只觉玄妙难测。
唯有一人,博浪沙椎秦的张良张子房,闻此歌谣,神色顿肃。
他整理衣冠,向着虚空郑重再拜。
众人惊问其故,子房目光深邃,答道:“此乃东王公座下玉童所传仙谕!它昭示世人,欲登仙途,入天门后,必要先揖拜西极金母,再拜谒东极木公——此乃飞升天界的无上仪轨!”
这位东极至尊,并非独居孤高。
每年,那统御西极、司掌阴灵之气的尊神——九灵金母(西王母),必会亲临这青玉仙宫两次。
两位至高无上的神明相会,并非仅为叙旧。
他们共同执掌那浩渺无边的仙籍玉册,校核三界十方男女真仙的功行德业,严谨地厘定其仙阶品位的高低升降。
每一次的校定,都维系着这方超越尘世的无边宇宙,那至深至广的秩序与平衡。
昔年懵懂传唱的青裙天门之谣,经子房点破,已成飞升的秘钥。
它昭示的,是那云海之上不可逾越的仪轨,是东王公与西王母共同执掌的天地法则。
我们仰望星空时,可曾想过那深邃背后,亦有森严的秩序?东王公的云城,西王母的瑶池,并非仅仅是瑰丽的想象。
它们是先民对宇宙运行那宏大、精确、不容僭越之法则的敬畏投射。
男女登仙,名籍所隶;仙阶品秩,岁岁校定——这恢弘的秩序感,如无形天网,笼罩万有。
青裙入天门,揖拜有次第。
这不仅是飞升的路径,更是对天地间那无形铁律的叩问:在绝对的自由之上,是否必然存在着绝对的秩序?那云霞深处定秩的至尊,与其说是神,不如说是我们对宇宙至理那永恒而深沉的敬畏本身。
3、崆峒问道:长生只在静默中
远古的崆峒山深处,云雾终年缭绕着一间天然石室。
其主广成子,乃传说中的上古真仙。
人间帝王轩辕黄帝,闻其名,跋涉千里而来,欲求治国安邦、乃至长生久视的无上大道。
初次相见,黄帝恭敬发问:“敢问至道的精要?”广成子眼皮微抬,语带锋芒:“你治理天下,飞禽不待猎杀之令便仓皇乱飞,草木未及枯黄便纷纷凋落。
这般扰攘天地自然的生机,连基本的和谐都未得,如何配谈至道?”黄帝闻言,如遭棒喝,满面羞惭而退。
黄帝不是凡人。
他抛下帝王威仪,独居静室整整三月,涤荡心中浮尘。
当他再次踏上崆峒山径,已非人皇,而是一个求道者。
他膝行至石室前,虔诚叩拜:“敢问治身长存之道?”
广成子见其心诚,方吐露真言:“至道的精髓,幽深玄远,超越视听感官。
守住内在元神,保持绝对虚静,形体自会归于中正。
务必使心灵纯净清明!莫要过度劳役你的形体,莫要无谓摇荡你的精神元精,如此方可望长生。
”他目光如古井深潭,“谨守内在,摒弃外在纷扰;追逐过多智识,反是败亡之根。
我独守那混元纯一之道,安处于阴阳和合之境,故一千二百年过去,形貌未尝衰朽。
”
最后,仙人的话语飘渺如天外之音:“得我真传者,超然可为圣皇;失我道者,终将归于尘土。
我将离你而去,遁入那无始无终的玄妙之门,遨游无涯无极的永恒之野,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芸芸众生终有尽时,而独守此道的我,将长存不灭。
”
黄帝躬身退出,石室复归寂静。
崆峒山的云雾依旧,仿佛从未有人踏足。
广成子一席话,如石破天惊: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