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第13章 神仙十三

第13章 神仙十三(1/3)

1、茅君证道 幽州城外的茅家,近来愁云笼罩。

    老两口坐在堂屋,望着门外那条通往县城的路,唉声叹气已有二十载——自小儿子茅君去齐国学道,就再没回过家。

     “都说学道是骗人的把戏,他偏要去!”茅父拍着桌子,指节泛白,“家里缺他吃穿了?非要抛家舍业,让我们老两口担惊受怕!”茅母抹着眼泪,刚要劝,忽听见院门外传来轻叩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响起:“爹,娘,我回来了。

    ” 老两口抬头望去,只见门口站着个青衣男子,眉眼还是当年的模样,只是气质沉静了许多,身上带着股山间草木的清润。

    正是茅君。

    茅父猛地站起身,抄起门后的拐杖就冲过去:“你还敢回来!二十年来不养亲,跑去学那些妖魔鬼怪的东西,今日我非打断你的腿不可!” 茅君急忙跪在地上,双手扶着父亲的胳膊:“爹,您息怒。

    我学道并非为了自己,是受上天所命,若能得道,不仅能保咱们家平安,还能让您和娘长命百岁。

    我知道这些年没在身边尽孝,是儿子不对,但我已修成正道,您若打我,恐会生出意外。

    ” “意外?我看你是狡辩!”茅父哪里肯信,举起拐杖就往茅君背上打去。

    可拐杖刚碰到茅君的衣角,“咔嚓”一声,竟碎成了几十段,像被强弓射出的箭似的,飞射向四周——有的砸在墙上,穿了个窟窿;有的撞在柱子上,陷进半寸深。

    茅父惊得后退两步,看着满地的碎木片,半天说不出话。

     茅君站起身,捡起一片碎木:“爹,我先前说怕出意外,就是担心伤着您。

    ”茅母忙拉着茅父:“老头子,你看这情形,孩子说的或许是真的!”茅父盯着茅君,半晌才哼了一声:“你说你得道了,那你能把死人救活吗?” 茅君摇头:“若是作恶多端、罪孽深重的人,死后魂魄已散,无法复生。

    但若是意外横死、阳寿未尽的人,我倒能试试。

    ”正巧这时,邻居家的小子慌慌张张跑进来,哭着说:“茅爷爷,茅奶奶,我爹刚才在院里劈柴,斧头滑了砍在腿上,血流不止,现在已经没气了!” 茅父茅母对视一眼,都看向茅君。

    茅君立刻跟着邻居小子去了他家,只见汉子躺在院心,腿上的伤口还在渗血,脸色惨白如纸。

    茅君从怀里取出个布包,倒出些淡黄色的粉末撒在伤口上,又从袖中抽出一张符纸,点燃后绕着汉子走了三圈,嘴里默念几句。

     没过多久,汉子忽然咳嗽了一声,缓缓睁开眼睛,看着围在身边的人,疑惑地问:“我这是怎么了?”邻居小子又哭又笑,对着茅君连连磕头:“茅先生,您真是活神仙啊!”茅父站在一旁,这才彻底信了儿子的话。

     过了些日子,茅君的哥哥要去外地赴任,官阶是二千石,乡里人都来道贺,摆了几十桌宴席。

    茅君也坐在席间,有人打趣他:“茅先生,您哥哥当大官了,您这学道的,以后可得沾沾光啊!” 茅君笑着摇头:“我虽不当二千石的官,却也会有神灵托付的职责。

    再过些日子,到了某月某日,我就要去赴任了。

    ”众人听了,有的好奇,有的不信,唯有茅父茅母,想起之前的事,心里满是骄傲。

     赴任那天,茅君辞别父母:“爹,娘,我虽去任职,但会时常回来探望你们。

    你们放心,有我在,咱们家定会平平安安,乡里也会少些灾祸。

    ”说罢,他朝着空中拱手,只见远处飞来一朵祥云,缓缓落在院中。

    茅君踏上祥云,朝父母挥了挥手,渐渐升上天空,消失在云层里。

     后来,乡里人常说,遇到难事时,若诚心祈祷,总会有股神秘力量帮忙——有人丢了孩子,第二天孩子自己回了家;有人家遭了蝗灾,一夜之间蝗虫竟都不见了。

    大家都说,这是茅君在暗中护佑。

     茅父茅母活到百岁才安详离世,临终前,他们望着天空,笑着说:“我儿没骗我们,他真的成了能护佑一方的神仙。

    ” 其实茅君的道,从不是远离红尘的空谈,而是以能力报亲恩、济乡邻的实在。

    真正的修行,从不是抛弃责任,而是让自己变得强大后,有能力守护想守护的人,让身边的世界多些安稳与温暖。

     2、安国传道 潜山深处的竹林里,藏着一处幽静的院落,院门前总围着些求道的人——他们都是冲孔安国来的。

    鲁人孔安国已活了三百岁,却还像少年般面色红润,双目明亮,只消看一眼,便知他绝非寻常人。

     孔安国平日里靠行气和服用铅丹修行,若要闭关断谷,一进密室就是一年半,出来后反而更显年轻;不闭关时,他也和常人一样吃饭饮茶,坐在院中的石桌旁读经,只是周身总带着股沉静的气场,让人不敢随意喧哗。

    数百名弟子跟着他修行,却少有人能得他真传——孔安国把道家秘诀看得极重,从不肯轻易传授,总要观察弟子五六年,摸清其心性品行,才肯斟酌托付。

     安乐人陈伯,是众多求道者里最执着的一个。

    他背着行囊来潜山时,鞋上还沾着千里奔波的尘土,见到孔安国便长跪不起:“先生,我愿追随您修行,只求能悟得正道,不为私欲,只为明心。

    ”孔安国见他眼神恳切,便收他做了弟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往后三年,陈伯每日天不亮就起身打扫院落,帮师兄弟劈柴挑水,师父讲经时他听得最认真,笔记记了厚厚几册;师兄弟们有难处,他也总是第一个伸手帮忙。

    有次山中闹了虎患,弟子们都不敢出门,陈伯却冒着危险,跟着孔安国去山间设置驱虎的符咒,全程沉着冷静,半点没有退缩。

    孔安国看在眼里,知道这弟子心性坚定、为人可靠,终于决定对他吐露实情。

     一日晚饭后,孔安国把陈伯叫到密室,缓缓说道:“我年轻时,也曾为求道术四处奔波,踏遍名山大川,却始终没能求得神丹八石的登天之法,只得了地仙的方子,勉强能保长生不死。

    ”他顿了顿,眼神飘向远方,似在回忆往事,“后来我在海滨遇到一位渔父,他其实是以前的越国国相范蠡,只因躲避乱世才改了姓名隐居。

    他见我求道心诚,便怜悯我,把秘传的服食养生之法教给了我,我才得以度世长存。

    ” “像大伍、司诚、子期、姜伯、涂山这些人,都是得了类似的道法,活了千岁之后,反而比年轻时更加强壮。

    ”孔安国看着陈伯,语气郑重,“我受道至今,服药已有三百余年,曾把其中一个方子传给过崔仲卿……如今见你心性纯良、执守诚信,我也想把这保命养生的法子教给你,但你要记住,此法不可用于谋利,更不可恃此逞强,只能用来修身,若有机缘,再传给同样可靠之人。

    ” 陈伯听罢,当即跪地叩首:“弟子定不负师父所托,谨守道规,绝不滥用此法!” 后来,孔安国依旧隐居潜山,时而闭关修行,时而教导弟子;陈伯则谨遵师训,用学到的法子修身,也帮着师父照料其他弟子,遇到品行端正、求道心诚的人,便在得到孔安国允许后,慢慢传授道法精髓。

    潜山脚下的百姓们,时常能看到一位面色红润的老者(孔安国)带着弟子们在山间采药,或是在溪边炼丹,传闻他们能治疑难杂症,也能驱邪避灾,却从不多收百姓一分钱。

     有人问孔安国,活了三百年,最看重的是什么?他只笑着答:“道非独善其身,亦要择人而传。

    若能让正道不失,让良善之人得护,便是长生最大的意义。

    ” 其实真正的“长生”,从不是独自活过漫长岁月的孤寂,而是将善意与正道传承下去的延续。

    孔安国守住的不只是自己的性命,更是一份“择善而传、以道济人”的初心——这份初心,比三百年的光阴更珍贵,也比任何仙术更能让人“长存”。

     3、苏仙公 桂阳地方,曾出过一位奇人,名唤苏仙公。

    那是汉文帝年间的事了。

    他自幼失怙,与母亲相依为命,虽家境贫寒,却因仁孝之心,在乡里间颇受称道。

     他家的宅子在郡城东北角。

    这人有些与众不同,无论道路干燥还是泥泞,他都坦然行走,从不刻意躲避。

    对于吃食,他也毫不挑剔,精粮粗饭,但能果腹便心满意足。

    因家贫,他常为人家放牛,与乡里的孩童们轮流做那放牛的娃子。

    怪就怪在,牛儿到了他手里,就变得格外温顺听话,只在附近徘徊吃草,到了时辰,不用驱赶,自己就乖乖往回走。

    而别的孩子去放,那牛便四下乱窜,翻山越岭,累得人气喘吁吁。

    孩子们好奇地问他:“你到底用了什么法子?”苏仙公只是微微一笑:“这可不是你们能明白的。

    ”有人还见过他时常骑着一头鹿出行,更添了几分神秘。

     一日,他与母亲一同吃饭。

    母亲念叨着:“吃饭没有鱼鲊(一种腌鱼)佐餐,改日你去集市上买些回来吧。

    ”苏仙公听了,也不多言,只将手中的竹筷往饭中一插,揣上钱便出了门。

    仿佛只是出去转了个身的功夫,他就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大明话事人 丧尸老公喂养日记 军工大院女儿奴[年代] 天榜 那个主角攻的好朋友 返龙 野心家(灼灼韶华原著小说) 千山记 元配 我有一个修仙世界 魔王梵阖[西幻] 荒野求生种田手册 病态师弟今夜又来了 清纯炮灰连夜跑路 伏黑哥,请用! 诸天伏魔录 沉迷种田,我爆红全网 不是人又怎样[快穿] 永恒之歌(无限恐怖同人) 黜龙 天崩开局,被发配到边疆当死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好时节 鉴定一下崩坏漫画男主 十日终焉 酒酿小仙 亡灵法师?不,是亡灵谐星! 我在玄幻世界导演名场面 唐僧婚邀震三界,神佛齐聚女儿国 圣母遍地跑,缺德疯批追着杀 修者夜深行 冥顽 引诱(志怪1v1 h) 无敌六皇子 灵骨被夺?她逆天觉醒神脉杀疯了 我的18岁男房客 当药族仙女来到星际 囚青 元配 荒野求生种田手册 前夫哥,但万人迷 求而不得 美莉 演替 儒道成圣,但是理科生 贼天子 废太子的早死原配 北域战记 好时节 冰之祭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