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神仙十五(3/3)
一柄玄如子夜,一柄黄似厚土,一柄白若秋霜。
剑气嗡鸣,竟与兰公血脉共振。
他携剑归家,闭门不出。
丹炉燃起那夜,炉火中隐现日月交辉之象。
忽闻龙吟震瓦,一条孽龙破云扑来,血口直噬丹室!兰公不惊不惧,黄白二剑凌空飞出,化作巨索捆住龙身。
玄剑则悬于龙头,清光如露,竟浇熄了龙睛中的暴戾。
孽龙鳞爪渐隐,终化为一卷金书《孝道明王经》,静静落在丹鼎之畔。
兰公踏云西去那日,三座古冢腾空而起,如三座青峰没入云霄。
他遥望洪州方向:“十二年后,当有孝子许逊持此经降蛟治水。
”
多年后,许逊于豫章斩蛟定波,怀中经卷隐隐发热。
他抬头望云,恍见云隙间有三位古衣老者含笑俯视,旋即化作三缕清风。
兰氏古冢升天处,至今草叶四季常青。
夜半过路者偶见三簇萤火悬于荒野,不飞不灭,如孝心灯盏长明幽冥——原来人间至情,真能铸成通天之阶;那看似缄默的厚土之下,自有精诚可动三界的回响。
5、琉璃照骨
北周建德七年秋,阮基挽弓逐鹿至王屋山东麓。
松林忽动,他搭箭欲射,却见虬枝下坐着个道士,鹤发童颜,眸似古潭。
阮基心头一凛,抛了弓箭伏地行礼。
道士拂尘轻扬:“既来了,何不随童子一游道观?”
岩壁应声裂开道月洞门,青衣童子引他入内。
才踏进一步,阮基如坠幻境——白玉阶泛着柔光,琉璃地澄澈如镜,倒映着朱果累累的仙树。
清风过处,枝叶碰撞出清越金石声。
他低头看去,琉璃地面下竟有无数白骨挣扎,腐肉间蛆虫涌动,腥气穿透异香直冲鼻腔。
阮基两股颤颤,踉跄逃回。
道士笑问:“不敢进了?”阮基冷汗浸透猎装:“凡夫偶见天堂,喜惧交加,求仙师渡我!”道士却敛了笑意:“你箭下亡魂无数,命数将尽。
”阮基如遭雷击,叩头至额裂血染黄土。
道士取水为他洗额,血水触地竟绽出青莲。
“持此《智惠上品十戒》,舍弓矢,行慈悲。
”素笺入手温润,字迹如游龙。
食罢粗蔬,童子送他出山。
临别回望,哪有什么道观?唯见古松枝头悬着半卷残经,被山风翻得哗哗作响。
归家后阮基散尽猎具,某夜忽见满室生辉。
当年童子踏光而至:“仙师召你观地狱。
”话音未落,阮基魂体离窍,随童子沉入幽冥。
刀山剑树间,他认出昔日射杀的黑熊正被铁钩扯出肝胆,哀嚎震得忘川水倒流。
鬼卒狞笑着拖来一人——赫然是前世为盗的自己,正在油锅里骨肉焦烂。
“杀生者终为所杀,暴虐者自食其果。
”仙师声音自虚空传来,“你尚有七年阳寿,好自为之。
”
阮基还魂后,门前溪水成了他的明镜。
每日对水梳头,总见水面浮着熊目血光;掬水痛饮,喉间尽是铁锈腥气。
他疯魔般奔走乡野,见屠户宰猪便夺刀,遇幼童掏鸟巢则长跪规劝。
七年后的寒食节,他沐香更衣,含笑闭目。
乡人传说闭眼前,他盯着窗棂说:“琉璃地狱原是面镜子啊。
”
多年后樵夫在古松下拾得锈蚀箭镞,上面不知何时开出了米粒大的白花。
原来最森严的地狱不在幽冥,而在猎弓绷紧的刹那;最慈悲的仙境也非玉宇琼楼,而是放下屠刀时,心头升起的那缕清风。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