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神仙二十三(2/3)
崔伟含泪拜别。
仙妻送至洞口,素手一挥,云气骤然翻涌。
再睁眼时,人已立在家门前。
母亲颤巍巍扶门相认,见儿容颜如少年,只道神仙显灵。
崔伟守秘三载,孝养高堂。
母逝后,孤灯只影里,仙山琼阁的幻影夜夜入梦。
终耐不住,他怀揣灵符重访青城。
旧洞口,黄符燃起幽蓝火焰,石壁訇然中开。
金甲神将却横戟怒喝:“仙翁有令:贪心再至者,永绝仙缘!”话音未落,飞沙走石扑面袭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崔伟踉跄跌出,石壁轰然闭合如铁。
再看怀中,灵符已化作一撮冷灰,山风一吹,散得无影无踪。
他呆立苍崖,暮云四合。
仙境烟霞原非虚幻,只是人心一旦生了执念,云阶月地便成镜花水月。
长生之药,终究治不好凡胎里的贪嗔痴——人间多少蓬莱梦,不是失于无缘,而是碎于那双总想多攫取一寸的手。
4、搬山记
唐贞元初年,广陵城里有个卖力气的汉子叫冯俊。
他生得膀大腰圆,为人却憨直如木,只晓得一担一担地替人扛活计糊口。
这日雨后初晴,街角立着个青袍道士,脚边药囊大如磨盘,少说也有百十斤。
道士扬声道:“谁人独力负此囊到六合,工钱加倍!”
人堆里一阵骚动,却无人应声。
冯俊拨开人群:“俺能成!”道士抬眼将他上下打量,见他粗布短褂下筋肉虬结,便点头道:“一千文,到地付钱。
”冯俊咧嘴一笑,奔回家向妻子报个信,空着肚子就随道士走了。
二人行至渡口,道士却不雇大船,只唤来一叶小舟:“改走水路,工钱照旧。
”冯俊二话不说扛起药囊登船。
船至江心,风息浪止,小舟如枯叶困在琉璃镜上。
道士忽令:“伏身闭眼!”冯俊与船夫依言趴下,只听头顶衣袂猎猎作响,船身骤然一轻,竟离水腾空!
耳畔风吼如虎啸,浪声却悬在船底三尺之下。
冯俊紧闭双眼,只觉身子在云气里颠簸沉浮。
约莫两个时辰,风浪声戛然而止。
道士喝一声:“睁眼吧!”冯俊抬头,惊得险些跌坐——眼前平湖如镜,倒映着千峰叠翠,山形巍巍然压入青冥,竟是千里之外的庐山星子湾!
道士引他上岸,指着云雾深处:“烦劳再负一程。
”那药囊忽变得轻如棉絮。
冯俊扛起便走,山径如蛇盘绕,石阶渐渐化作白玉,两侧古树竟结出玛瑙般的红果。
行至半山,道旁突现金山银岭,珠宝满坑满谷。
冯俊脚下一滑,金珠被踩得噼啪碎裂——原是些涂彩的泥丸。
峰顶忽现琼楼玉宇,早有一群仙人凭栏眺望。
冯俊放下药囊,汗珠砸在白玉阶上绽开水花。
为首银髯仙翁抚掌大笑:“好个心似顽石的后生!”转头向道士颔首:“你眼力不差。
”
道士这才吐露真言:“贫道试遍江淮,唯此子不惑于金银,不惧于险途。
”仙翁取出一把药锄递与冯俊:“星子湾下埋着金砖,可取三块酬劳。
切记:莫贪多,莫回头!”
冯俊重返湖畔,药锄落地如切腐乳。
第一锄,黄澄澄金砖露出;第二锄,又现一块;第三锄,第三块金砖映着夕阳,熔金般灼眼。
他忽瞥见坑底似有更大金影闪动,心头一热,第四锄已挥下——坑中金砖竟全化作碎瓦砾!身后湖水轰然翻涌,似有巨兽潜游。
冯俊抱起三块金砖拔腿狂奔,水浪追着他脚后跟拍上岸滩。
归途乘的是寻常渡船,摇了一天一夜才回广陵。
妻子见他归来,先摸金砖,又摸他胳膊,泪珠断了线:“人囫囵个回来就好...”当夜柴门漏月,夫妻俩守着金砖发愁。
冯俊忽一拍腿:“仙人给活路,不是让咱当菩萨供着!”次日便兑开金砖,一半周济街坊,一半置了薄田。
后来冯俊仍给人扛活,只是肩上麻绳磨出的老茧里,总嵌着星子湾的沙粒。
有人笑他痴:“三块金砖够吃三辈子,何苦还卖力气?”他抹着汗憨笑:“力气使不尽,金砖却压手哩。
”他担着货物走过长街时,腰板挺得笔直,仿佛肩上仍扛着云雾缭绕的庐山。
世人追逐仙缘,总爱仰看九霄云殿,却不知真正的通天路,原是凡夫用一双脚板踩出来的。
那三块金砖的光,不照豪宅华宴,只照亮漏雨的屋檐下两张安心的睡脸——神仙点化愚顽的法门,不过教人懂得:莫贪坑底幻影,莫负肩上清风,每一步踏实的泥脚印,都是接引霞光的真符箓。
5、金人劫
虞乡与永乐两县交界处,山路盘曲如肠,自古多遇异人。
吕家小儿落地便奇,乳香饭气闻之欲呕,独爱后山草木清气。
十岁上,他径自入山,掘得黄精根茎,生嚼熟煮,竟以此为食。
十年寒暑,山风霜露打磨筋骨,步履快如飘风,过目成诵,耳闻不忘。
母亲见他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