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神仙三十一(3/3)
手中的文书,唇角竟浮起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哼,定是那张果小儿多嘴!”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敲在众人心上,“罢了。
既如此,你等回去告诉章仇,让他先将这奏章快马送入京师。
至于老夫……”他顿了顿,望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老夫随后自会赴京,不必劳烦驿站车马。
”
衙吏们带着这似允非允的回话,匆匆下山复命。
章仇兼琼虽满腹狐疑,但听王老竟肯入京,已是意外之喜,哪敢不从?即刻以八百里加急,将那奏章飞送长安。
谁也没想到,那奏章的驿马刚冲入长安银台门,尘土尚未落定,另一骑青骡竟也悠悠然踱进了城门。
骡背上,正是那位青城山中的白发王老!消息如插翅般飞入大明宫,玄宗皇帝李隆基正为求仙访道心切,闻之大喜过望,立刻宣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金殿之上,沉香袅袅。
玄宗端坐龙椅,目光灼灼地打量着阶下这位山野老叟。
侍立御座旁的张果老,此刻却如芒刺在背。
当王老目光淡淡扫来时,这位名动天下的老神仙竟浑身一颤,慌忙趋前几步,对着王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叩拜下去!
满殿寂静,落针可闻。
玄宗与群臣皆目瞪口呆。
只见王老微微皱眉,对着伏地的张果老轻斥道:“你这小子!既知老夫行踪,缘何不径直告知陛下,倒惹得他大费周章,派人千里迢迢扰我清修?”
张果老额头紧贴冰冷金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仙伯在上,小仙……小仙岂敢妄言仙踪?天机玄妙,非仙伯亲至,不足以明示圣听啊!”他姿态之恭谨,言语之敬畏,全然不见平日半分游戏风尘之态。
王老不再看他,转向龙椅上惊疑不定的玄宗,声音平缓如山中流泉:“陛下所求,吾已知晓。
然大道玄微,强求不得。
今日入宫,非为传法,实为解一桩尘缘。
”他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宫阙,望向遥远的巴山蜀水,“益州章仇之困,亦是其执念所生。
柳氏自有其命数,何须强取?素衣可护其身,青骡可渡其劫,足矣。
”
言罢,王老对着御座略一颔首,转身便走。
那青骡不知何时已悄然候在殿外丹墀之下。
王老翻身而上,青骡轻嘶一声,四蹄腾挪,竟不疾不徐地踏着虚空般,径直穿过巍峨宫门,身影融入长安城上空的流云之中,转瞬不见踪影。
张果老这才刚从地上爬起,对着王老消失的方向,又深深作了一揖,额上冷汗涔涔而下。
玄宗望着空荡荡的殿门,又看看惊魂未定的张果老,心中波澜起伏。
他想起章仇奏章中所述,那件护得柳氏周全的粗布素衣,那匹踏破重围的青骡。
此刻方知,那青骡所载,原是如此人物。
章仇兼琼在益州权势滔天,欲得之物,少有落空。
他机关算尽,甚至动用军马围捕,索求不过一女子。
王老远在深山,不争不抢,只遣一袭素衣、一头青骡,便轻轻巧巧化解了一场祸事。
这仙骡踏云而去,蹄声仿佛还在宫阙间隐隐回响——它踏碎的,岂止是章仇的百骑围困?更是世人心中那点强求妄念的迷障。
原来真正的仙缘,不在高天云外,恰在顺其自然、护持弱小的平常一念之间。
那青骡踏过的路,凡尘中无人可见,却已为痴缠的心指明了归处:放手处,方得自在天。
5、金屑冷
吴郡蒋生,年少弃家,隐入四明山雾深处。
十年间守着丹炉,薪火不熄,眼底熬出血丝,只想炼出那脱胎换骨的神丹。
炉灰积了数尺,丹砂耗去几箩筐,炉膛却始终冷寂如坟。
一日他云游荆门,市集喧嚷处,见一乞丐蜷在雪泥里。
那人浑身溃烂流脓,薄衫破如蛛网,冻得牙齿磕碰作响,连呻吟的气力也无。
蒋生心头一刺,解下自己半旧的裘袍,裹住那瑟缩的躯体,又将人带回客栈。
“姓甚名谁?家在何处?”蒋生问。
乞丐喉咙里滚出嘶哑气声:“楚人……章全素。
家在南昌,原有几百亩薄田……遭了饥荒,流落荆江快十年了……田归了官,人成了废人。
”他抬眼,浑浊眸子里映着蒋生清瘦的脸,“求恩人……收留几日残命。
”
蒋生叹口气,将这“章全素”带回了四明山草庐。
初时几分怜悯,很快被焦躁取代。
章全素白日里鼾声如雷,劈柴挑水一概不理。
蒋生炼丹受挫,炉火映着他铁青的脸,回身瞥见章全素歪在草堆酣睡,心头无名火轰然腾起。
他抄起藤条,狠狠抽在那佝偻的背脊上:“养你这懒骨何用!”章全素痛得蜷缩,却不辩驳,只把脸更深地埋进草里。
鞭影在陋室中呼啸,炉火明明灭灭,映着施暴者扭曲的面孔和受难者沉默的蜷缩。
一日,丹炉再次喷出呛人黑烟。
蒋生颓然跌坐,望着案头一方伴他多年的石砚,心灰如死。
章全素不知何时醒了,拖着伤躯挪近,声音竟异常平静:“先生求仙十年,可知仙丹妙处?服之骨肉化金,自得长生。
”他枯指忽地指向那方石砚,“先生的神丹,能点化此砚为真金么?若能,我章全素便认先生真有道行!”
蒋生闻言暴怒,一把揪起章全素衣领:“腌臜乞丐,也敢讥我道术?”拳头眼看要落下,章全素却猛地抬眼。
那浑浊瞳仁深处,骤然掠过一丝洞悉万物的清光。
蒋生心头莫名一悸,竟僵在半空。
章全素挣脱他,缓步至石砚前。
伸出污秽不堪的手指,轻轻一点砚心。
奇迹骤生——青黑石砚自中心处晕开一片熔金之色,如活水般迅速蔓延!须臾之间,一方沉甸甸、光灿灿的金砚赫然呈现案头,映得满室草庐粲然生辉!
蒋生如遭雷击,扑通跪倒,浑身抖如筛糠:“仙……仙师!弟子有眼无珠……”额头重重磕在冰冷泥地上,再不敢抬起。
章全素俯视着他,声音再无半分卑微,清越如玉石相击:“汝十年炼丹,可知炉中烧的是何物?是汝心头一点未泯的善念!风雪荆门,你解裘相赠,那一刻善念如星火,本可燎原。
可惜,”他叹息一声,那叹息仿佛裹挟着山中千年的寒雾,“你将其投入了贪妄炉膛,反用戾气日日鞭挞。
善火微弱,怎敌得过你心头冰封的执念与暴戾?”
言毕,章全素广袖一拂,那方刚点化的金砚竟寸寸龟裂,簌簌化为齑粉,金屑如尘,冰冷地洒落蒋生匍匐的肩头和散乱的发间。
金粉沾肤,竟寒彻骨髓。
“大道忌巧,至真在朴。
”章全素的声音如从云端传来,“执着金石外相,不如守拙存心。
”语声袅袅散尽,草庐中唯余蒋生一人。
他颤抖着捧起一撮金屑,那曾象征长生不灭的璀璨之物,此刻躺在掌心,只余沉甸甸的冰冷与死寂。
后来,四明山的炉火彻底熄了。
蒋生死在一个雪夜,僵冷的手还紧攥着几粒未能化尽的丹砂。
山风呜咽着穿过空庐,卷起地上零星金粉,宛如当年草芥般飘飞的齑尘。
那金砚化粉的寒夜,已道尽人间至理:执念如火,可锻金亦能焚心。
蒋生解裘一刻的微光,本是仙缘真种;可叹他十年丹火,炼化了善念,熬干了慈悲。
炉中烧的从来不是丹砂,是人心的温度;金屑再灿,暖不了道心成灰的彻骨之寒。
大道不在云端丹鼎,而在雪地赠衣时掌心那一霎的温热——那才是渡人渡己,真正的不朽金丹。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