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夜幕下的科技曙光(1/3)
夜色如墨,何强孤身一人在升级后的简易实验室里,目光锁定在那枚性能强大的MCU芯片上。
“天枢之心”在灯光下闪着冷冽的光芒,宛如沉睡的巨龙,就差那颗能量核心的“龙珠”才能真正苏醒。
指尖在冰凉的工作台上轻叩,何强眸光一凝,心中已有决断。
“不完美的方案,总比没有强。
”
他低声自语,嘴角挂上一丝决绝的弧度,“既然理想材料遥不可及,那就驯服现实,创造可能!”
他立刻行动起来,将所有潜在可用的“废品”分门别类摆开,废弃工控板上拆下的旧电容介质,几片柔韧的特殊塑料薄膜,厚薄不一的金属箔片,甚至连零食包装袋内层那些具备特殊隔热和屏蔽性能的复合材料也不放过。
在常人眼中一文不值的垃圾,此刻在他手中化为点石成金的材料。
“系统,载入临时能量收集薄膜设计方案。
”何强的声音平静却充满专注,“启动激光微蚀刻程序,精度锁定微米级。
”
随着指令,那台经过系统改装、精度大幅提升的桌面激光微蚀刻机嗡鸣着开始工作。
淡蓝色激光束宛如无形的神奇画笔,在何强小心送入的特殊处理塑料薄膜上舞动,蚀刻出肉眼难辨的复杂微纳天线阵列图案。
这套图纹是系统根据环境电磁波频谱和人体生物电特征优化设计,目标是最大限度捕获周围游离的微弱能量。
额头上的汗珠如晨露般凝结,何强目不转睛盯着监控屏上跳动的参数。
在这种粗糙材料上进行超精密加工,简直像在豆腐上雕龙画凤,每一个细微的颤抖都可能前功尽弃。
“第一层蚀刻完成,准备真空镀膜。
”
屏住呼吸,他将蚀刻好的薄膜送入同样经改装的小型真空镀膜机。
真空腔内,气化的特殊金属粒子如梦幻星尘般缓缓沉降,在微纳结构表面形成原子级别的特定导电薄膜。
接下来是更为关键的多层介质叠加。
他需要把不同功能的薄膜,包括从旧电容剥离的介质膜、镀上不同涂层的塑料膜等,以纳米级精度层层对准、叠合、压实。
这不光靠设备,更考验操作者对材料特性的理解和力度掌控,如同古代工匠打造绝世宝剑般需要炉火纯青的手艺。
“粘合剂固化需要三十分钟…”何强咬了咬干裂的嘴唇,转身切换到另一台电脑,调出“天枢之心”的底层固件代码,“趁现在,把MCU的底层能耗再削减0.5%。
”
屏幕上代码如瀑布般流淌,何强的手指在键盘上化作模糊的残影,仿佛在钢琴上演奏一曲只有他才懂的交响乐。
三小时后,当最后一片闪着奇异金属光泽、表面平凡却内藏无数微纳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