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能量核心v1.0,续航破冰(1/3)
何强将那两小瓶珍贵的粉末和粘稠液体摆在工作台正中央。
“系统,基于这两种宝贝,给我重新设计能量核心架构。
”何强的手指轻抚过装着稀土陶瓷粉末的玻璃瓶,冰凉细腻的触感仿佛在指尖激起微弱的电流。
“目标:能量密度最大化,兼顾高倍率充放电和循环寿命。
结构?固态混合能量单元!”
系统界面上,复杂的分子结构式和能量传递模型宛如有生命般飞速构建、拆解、重组,光芒在何强专注的瞳孔中跳动。
“正负极采用改性钴酸锂和石墨烯复合材料,基于样品数据优化。
”
“电解质是关键,固态陶瓷粉末为主体,提供高离子通道;柔性聚合物填充界面,解决接触和应力问题。
”
屏幕上弹出3D打印的选项,附带着令人咋舌的成本估算。
何强眉头紧锁,“草!这成本…连科研机构都得肉疼,穷鬼玩不起!”
他果断切换思路,“换方案,用微孔发泡结合激光蚀刻,制造多孔电极骨架,增大反应面积。
”
“同步设计配套的BMS,简化版MCU就行,核心功能是精确控制、过载保护、温度监控。
”
设计图纸在屏幕上如艺术品般逐渐成型,那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电池结构,精密而复杂,每一处线条都蕴含着何强的天才构思。
“架构确认,能量核心V1.0设计方案生成。
开始进行制造可行性模拟。
”
模拟结果像一盆冷水浇下:制造难度极高。
“材料配比、烧结温度、压合力度…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性能断崖式下跌,甚至…”系统界面闪烁着刺眼的红色警告。
“炸!”系统冰冷的提示音让何强后颈汗毛倒竖。
“炸?老子玩的就是心跳!”他深吸一口气,眼神从迟疑转为锐利,如同穿透黑暗的激光,“开干!”
升级后的实验室虽然简陋,但核心设备如真空手套箱、小型烧结炉、精密点胶机一应俱全。
何强穿上白大褂,戴上护目镜,双手微微颤抖却又坚定地探入手套箱,仿佛即将执行一场生死攸关的手术。
他小心翼翼地称量着陶瓷粉末,精确到毫克。
每一种材料的混合、搅拌、涂覆,都严格按照系统计算出的最优参数进行。
烧结炉内,温度曲线被精确控制,任何细微的波动都可能让几个小时的心血化为乌有。
第一次尝试,电极材料在烧结过程中如蛛网般龟裂。
“妈的!”何强低骂,将报废品丢进回收箱,“温度梯度控制有问题,系统,调整参数,再来!”
第二次,涂层厚度不均匀,导致内阻过高。
“点胶机精度还是差点意思…得手动微调补偿!”
第三次,组装压力过大,脆弱的陶瓷电解质层如同脆弱的蝉翼般被碾碎。
汗水浸湿了额发,何强眼中的血丝如红色蛛网蔓延。
失败,分析,调整,再失败,再分析…实验室的角落里,废弃原型堆成了小小的坟场,每一块都埋葬着一次希望,也孕育着下一次成功的可能。
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刺鼻的气味或细微的能量泄露。
有一次,一块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