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智核“起源”,芯片“龙腾”(3/3)
去整栋楼要跳闸了!”老马对着隔离门焦虑地喊道。
“再坚持一会儿!马上就——”
就在供电系统即将崩溃的前一刻,屏幕上所有运算戛然而止!
一套闪着淡金色光芒的、无比精密的芯片架构图,定格在中央!所有性能参数、功耗曲线、逻辑模块全部锁定!
“成了!”何强猛地弹起,眩晕感袭来,他晃了两下才站稳,脸上却洋溢着狂喜,“龙腾一号!架构确定!四核A9改进架构,256位SIMD,整合Mali-T628级GPU,综合性能是现在市面上顶级芯片的……至少五倍!”
老马冲进来,看到屏幕上的图纸和何强癫狂的表情,目瞪口呆:“五……五倍?这怎么可能造得出来?现在连双核都没有!”
何强抓住老马胳膊,眼中燃烧着火焰:“没有不可能!订购高纯度硅晶圆!最高规格!另外,高纯度锗、纳米级铝和钛粉末,都要!有多少要多少!”
接下来半个月,物质融合功能开始展现其伟力。
何强将优化的“龙腾一号”设计导入模块,提供第一批高纯度原材料,启动融合程序。
悬浮在工作台上的透明立方体内,微光闪烁如同微缩宇宙。
原子在无形力量精准操控下,按照图纸排列、键合,构建出比发丝细百万倍的纳米电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过程同样是能量黑洞,能量核心V1.5储备如流水消耗,实验室供电线路频频报警。
何强采用“间歇式融合”,每融合段时间就暂停让系统冷却。
整整五天五夜,他几乎没合眼,全神贯注监控每个细节,随时准备应对能量过载或融合失败。
当最后一颗“龙腾一号”样品从融合空间缓缓显现,稳定悬在半空时,何强全身力气被抽干,眼前发黑,瘫倒在椅子上。
他挣扎着伸手,握住那枚比指甲盖略大、闪着金属光泽、中央用微雕工艺刻着两个篆体汉字“龙腾”的芯片。
温热触感传来,仿佛握住了跳动的心脏。
“华夏之芯……龙腾一号……”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喃喃自语,露出孩子般满足而疲惫的笑容,“……诞生了。
”
同时,心底深处闪过一丝复杂情绪——若非系统留下那三大核心功能,这一切根本不可能。
他恨着系统的无情抛弃,却又不得不感谢它的慷慨遗产。
芯片封装和测试过程交给新招募的工程师团队。
当第一份完整测试报告摆上桌时,整个团队沸腾了。
“单核性能是市面最强的4.3倍!多核性能接近6倍!图形处理提升5倍以上!关键是,满载功耗只有对方60%!”技术主管李刚拿着报告,手颤抖不止,“老板……这完全违背了现有半导体物理定律!”
何强平静地喝了口咖啡,掩饰眼底疲惫:“没什么不科学的,李工。
这就是龙腾一号的实力,智核手机独一无二的心脏。
”
时间来到2006年2月底,在智核科技开出的高薪和“创造历史”的愿景吸引下,数千名工人和技术员迅速到位。
何强设计了基于“天枢”的高效培训系统,将复杂工艺拆解成标准化操作模块,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训练,AI实时纠正错误。
“你们即将制造的,不是普通手机,”他对新员工说,“而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每个零件,每个步骤,都必须完美!”
仅三周,所有工人便掌握了生产流程,熟练度甚至超过许多老员工。
三月中旬,第一批“龙腾一号”芯片运抵工厂,智核“起源”手机生产线全速启动!
何强站在二楼观察通道,俯瞰下方充满活力与秩序的景象。
洁净车间内,工人们专注高效地忙碌,上百台机械臂如精准舞者进行各种工序。
那些凝聚他心血的“龙腾一号”芯片被小心嵌入墨绿色多层PCB主板。
“何总,”车间主管陈峰快步走来,兴奋地报告,“产线运行极其稳定!良品率高达97.8%!按这速度,第一万台手机,不到两天就能下线!”
何强微微颔首,低头看了眼手腕上那块普通电子表,嘴角不由上扬。
喜欢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请大家收藏:()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