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观风(1/2)
深秋的官道上,扬起一溜烟尘。
几名骑着骡马、身着号衣的官差,在一名书吏的带领下,出现在了破庙联盟的边界哨卡前。
为首的书吏,正是之前曾来刁难过的王税吏,此刻他脸上堆着笑,眼神却滴溜溜地转着,打量着哨卡后严阵以待却并不慌乱的乡勇。
“劳烦通报周小虎周先生,”王税吏难得地用了敬语,“府衙巡检大人到此观风问俗,体察民情。
”他侧身让出身后一位穿着青色官袍、面容清癯的中年人,正是肤施县新任的巡检郭致远。
消息早已传到林川耳中。
他并未摆出如临大敌的阵势,而是吩咐一切如常,只带着周文远、王老栓、吴秀才等几位代表,在修缮一新的破庙前迎候。
营地内,田亩井然,屋舍虽陋却整洁,工匠铺里传来叮当声,学舍里隐约有孩童的诵读声,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郭巡检目光锐利,不动声色地扫视着一切。
他首先去了粮窖,当厚重的窖门打开,看到里面堆叠如山的红薯和薯干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他仔细询问了种植之法、产量、储存损耗,林川一一据实回答,王老栓在一旁补充,言语间充满自豪。
接着,他查看了水渠、工坊,甚至在学舍外驻足片刻,听了听吴秀才讲解《千字文》夹杂着田亩丈量法的奇特课程。
他注意到木板上的“乡约”,驻足细看了良久,又询问了“薯金”的流通和管事们的职责分工。
巡察完毕,在林川安排的简单接待处——一间打扫干净的土坯房内,郭巡检终于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审视:
“周小虎,你此处景象,确与寻常流民聚落不同。
仓廪实,守御严,颇有章法。
然,大明律法,民间结社、练兵、私铸钱钞,皆干禁令。
你等所为,虽出于自救,然则……逾矩了。
”
气氛瞬间凝重。
王老栓等人面露紧张。
林川深吸一口气,起身拱手,不卑不亢:
“巡检大人明鉴。
我等皆是朝廷子民,遭逢乱世,辗转求生于此。
所为一切,实为无奈之举,绝无悖逆之心。
垦荒种植,乃为缴纳皇粮;组织乡勇,只为防备流寇土匪,保境安民,亦可为官府助力;所谓‘薯金’,不过是内部记录工分、调剂余缺的竹牌,并非钱钞,亦只在内部流转,从未外流。
大人所见‘乡约’,亦是乡民自定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