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应天悲雨,黑衣入幕(上)(3/3)
的颠簸微微晃动,整个人仿佛被巨大的悲痛彻底击垮,只剩下一个哀伤的躯壳。
只有那紧抿的唇角,偶尔泄露一丝极其细微的、刻骨的坚毅轮廓。
车驾在宫门处被拦下。
例行查验文牒之时,朱棣强撑着病体(至少看起来如此)下车,脚步虚浮,几乎要倚靠在身旁的朱能身上。
他对着守门的将领,声音嘶哑微弱:“孤…听闻噩耗,五内俱焚…日夜兼程…只盼…只盼能再见大哥一面…”话语断续,情真意切,说到最后,竟哽咽难言,浑浊的泪水沿着憔悴的面颊滚滚而落。
那守门将领见威名赫赫的燕王竟悲痛憔悴至此,心中也不免恻然,查验文书无误后,不敢过多阻拦,很快便躬身放行。
车驾一路向内,穿过重重宫门,最终停在停放太子朱标灵柩的奉天大殿外。
殿内,巨大的梓宫停放在正中,周围堆满了素白的绢花、燃烧的长明灯烛。
香烟缭绕,诵经之声低沉而连绵不绝。
殿内跪满了身着素服的宗室、勋贵和文武重臣。
低低的、压抑的哭泣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片巨大的哀伤之海。
朱棣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
他仿佛被殿内那巨大的悲痛彻底吞噬,脚步踉跄,几乎是扑进殿中。
他推开欲搀扶的内侍,踉跄着扑向那冰冷的梓宫。
“大哥——!!!”一声撕心裂肺、如同受伤孤狼般的哀嚎骤然划破了殿内低沉的哀乐和啜泣!这声悲鸣蕴含着一种纯粹的、几乎要震碎心肺的力量,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只见朱棣扑倒在梓宫前的拜垫上,以头抢地,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浑身剧烈地颤抖着,双手死死抓住冰冷的棺椁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惨白。
那悲痛的哭嚎一声接着一声,声嘶力竭,涕泪横流,混杂着模糊不清的呼唤:“大哥…为何弃弟而去…大哥啊…你让父皇如何承受…让弟弟们如何自处…”泪水如同决堤的江河,汹涌而下,瞬间打湿了粗麻的孝衣前襟。
他哭得几乎背过气去,身体蜷缩成一团,肩膀剧烈地耸动,那发自灵魂深处的哀恸,让殿内许多本就悲戚的宗室女眷和臣子,也忍不住跟着失声痛哭起来。
高踞于大殿一侧、身着素服监礼的魏国公徐辉祖(徐达长子,朱棣正妃徐氏的长兄),目光锐利如鹰隼,紧紧锁在伏地痛哭的朱棣身上。
他的眼神复杂,审视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疑虑。
这位燕王妹夫,在北平厉兵秣马,其志非小,早已是朝廷心腹之患。
此刻这痛不欲生的姿态,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一场演给天下人看的大戏?他不动声色地扫视着朱棣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动作,试图从中找出破绽。
就在这举国同悲、万众瞩目的灵堂中心,在震天的哭嚎与缭绕的香烛烟雾之中,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身披黑色僧袍、身形枯瘦如竹的身影,如同没有重量的幽灵,悄无声息地从殿侧供奉佛像的帷幕阴影处滑了出来。
这僧人面容清癯,皱纹深刻,尤其是一双细长的眼睛,开阖之间精光内蕴,深邃得如同古井寒潭。
他步履极轻,仿佛踏着诵经声的韵律,巧妙地避开所有视线交汇之处。
他手中托着一个盛放檀香末的漆盘,姿态恭谨,如同一个普通的、为太子亡灵添香祈福的寺中僧人。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