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黑衣策论,龙蛇起陆(下)(2/3)
下…危矣!”他枯瘦的手指在空气中猛地一划,如同劈开迷雾的利刃!
闪电战!斩首行动!朱棣的心脏狂跳不止!这超越时代的战略思想,竟被一个古代僧人清晰地道出!直捣黄龙,擒贼擒王!这是唯一能在实力悬殊下取胜的道路!
“十曰:奉天靖难,名正言顺!”道衍的声音最终归于一种宏大而庄严的肃穆,“起兵之号,关乎成败,关乎天下人心向背!‘清君侧’?老调重弹,难服天下!‘讨逆’?名不正则言不顺!殿下当高举‘奉天靖难’之大旗!”
“奉天靖难?”朱棣眉头微蹙,咀嚼着这四个字的分量。
“正是!”道衍眼中闪烁着智慧与狂热交织的光芒,“殿下乃太祖亲子,藩屏帝室,责无旁贷!今有奸佞(齐泰、黄子澄之流)蒙蔽圣听,挟持幼主(若允炆继位),祸乱朝纲,残害宗室(可指被废黜的周王等),动摇国本!殿下身为太祖血脉,为大明江山社稷计,为天下黎民苍生计,不得不挺身而出,奉行太祖皇帝在天之志,扫除奸邪,匡扶社稷,此乃‘靖难’!此乃大义所在!此旗一举,天下忠义之士,心向太祖之臣民,皆有望风归附者!此乃煌煌正道,足以抵消殿下‘藩王起兵’之逆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煌煌正道!奉天靖难!朱棣只觉得一股滚烫的热流从脚底直冲头顶!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这是一面足以凝聚人心、颠倒乾坤的旗帜!它巧妙地将矛头指向“奸佞”,将自身定位为太祖意志的继承者和社稷的拯救者,将自己从“叛逆”变成了“义师”!这老僧,竟已将人心向背、政治伦理运用到了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
十策已毕。
屋内陷入一片死寂。
唯有窗外的冷雨,依旧不知疲倦地敲打着窗棂,发出单调而固执的声响,仿佛在为这惊世骇俗的谋划敲打着节拍。
烛火摇曳,将道衍枯瘦的身影在墙壁上拉得忽长忽短,如同鬼魅。
他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平静地注视着朱棣,等待着这位潜龙最终的决断。
朱棣坐在圈椅中,一动不动。
他微微低着头,阴影覆盖了他大半张脸,看不清表情。
只有那紧握着圈椅扶手的双手,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呈现出骇人的青白色,微微颤抖着,仿佛在竭力压制着体内即将喷薄而出的、足以焚毁一切的熔岩!
寂静在蔓延。
每一息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
道衍的十策,如同十把形态各异却同样致命的钥匙,精准地插入了他心中那扇尘封已久的、名为“野心”的巨大门锁!每一条计策,都切中要害,环环相扣,从战略退却到暗中积蓄,从分化瓦解到舆论造势,从闪电突袭到政治号召…几乎穷尽了一个藩王在绝境中逆袭的所有可能!其谋划之深远,手段之狠辣,眼光之毒辣,胆魄之恢宏,都远远超出了朱棣的预期!
这哪里是什么《讨燕十策》?这分明是…《靖难平天策》!是通往那张至尊龙椅的、染血的登天阶梯!
超越时代的灵魂在疯狂地咆哮:可行!完全可行!道衍的谋划,不仅符合历史的大势(靖难之役的成功),更融合了这个时代最顶级的权谋智慧!他看到了火器的潜力,看到了舆论的力量,看到了闪电战的精髓,更看到了“奉天靖难”这面大旗的政治魔力!这老僧,简直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战略家和阴谋家!得此一人,胜过十万雄兵!
狂喜!冰冷!震撼!决绝!无数种激烈的情绪在朱棣胸中翻滚、冲撞,几乎要将他撕裂!
终于——
朱棣猛地抬起头!
烛光清晰地照亮了他的脸。
那张脸上,所有的虚弱、疲惫、悲恸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千年玄冰般冷冽到极致的平静!然而,在那平静的冰层之下,却燃烧着两团足以焚毁一切的火焰!那火焰是野心的狂啸,是孤注一掷的决绝,是龙蛇起陆、搅动乾坤的滔天意志!
他缓缓站起身。
高大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