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诸葛世衡(1/3)
林铤刚才边与鲍隆、甘宁和傅肜交谈之时,时不时用眼角的余光瞥向白衣男子的座位,果然如自己所想的那般,对方也一直在时不时的观察自己这边的情况。
遂在四人聊得正欢且趁着白衣男子松懈不察时林铤猛的一转头看向了身侧刚才偷偷瞄自己的那个身着白衣的男子。
白衣男子此时毫无防备的就这么和林铤直接对视上了,白衣男子此刻心中大骇,连忙慌慌张张的快速将眼睛转向一侧。
林铤见此也是觉得好笑,我都看到你了,这倒像是小时候做坏事时被父母发现的样子。
于是便对着白衣男子处道:“阁下也看了够久的,不知我们的交谈的内容有什么这么吸引阁下的?不妨过来与我们一起喝一杯,顺便………………………聊聊!”林铤在“聊聊”这两个字上加了拉长的重音。
身着白衣的男子此刻一脸尴尬的上前对着四人躬身见礼道:“方才听见阁下对天下之势的品评,学生心中大为震惊,心中亦是敬佩至极,故而一直偷偷留意阁下,想听听阁下的惊世之言。
如若有唐突先生之处,还请先生见谅。
”说完白衣男子又是郑重的躬身一拜。
这时林铤方才仔细的打量起眼前的白衣男子,不仔细看还好,仔细一看发现眼前这白衣男子看上去年龄莫约才十三、四岁的模样,要是放在穿越前的后世那妥妥的就是一个少年儿童啊,但这身高……………好像也不怎么矮啊。
旋即林铤又对着那身着白衣的男子问道:“适才不过我等酒后胡乱戏言罢了,阁下勿要当真。
”
这时白衣男子却认真的道:“先生对于当今天下大势之言,暗合家兄对当今天下大势之言相若。
家兄曾言当今天下之大势,分天时、地利、人和。
且对应方才听先生所言天时、地利之言论,所言对应之人皆与家兄之所言相合。
故而学生心中大感震惊,方才是学生一时过于震惊,唐突了先生,还请先生勿要怪罪。
”说完再次躬身一拜致歉。
“啥?你说的啥?家兄?还言论相合?我这说的的是《隆中对》的内容!别告诉我你是诸葛亮家的?”这下轮到林铤诧异之中带着一点震惊,震惊之中带着一点儿懵逼了。
但却隐隐猜到眼前之人有可能是谁了,合着你还真是琅琊诸葛世家的人啊。
因为多多少少抄了一点《隆中对》的内容,要说林铤此时心里多少也是有点尴尬的;多尴尬呢?能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的尴尬,但面上依旧保持着“脸不红,心不跳”的状态;反正现在诸葛亮又没作出《隆中对》,而且自己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
林铤仔仔细细的打量眼前这位身着白衣的男子,观其身高约七尺有余,年岁看着也差不多就十三、十四岁的样子。
虽然面白如玉,唇红齿白,五官端正,仪表甚好;双耳略些微微垂肩,目若朗星,神态自若;举止沉稳,谈吐儒雅,风度出众,气质沉稳;此人虽然和史书上记载的诸葛亮样貌有些相似,但其绝对不可能是诸葛孔明本人。
(有记载诸葛亮的外貌是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目若朗星,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而且《三国志》明确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但需结合汉代度量衡换算。
汉代一尺约23.1-24厘米[依据西汉铜尺及东汉墓出土文物数据],因此八尺折合现代身高为1.84米至1.92米。
????另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现文章中的年份是公元200年,所以此时的诸葛亮19岁。
)
而且林铤已经确定了,诸葛亮是汉灵帝光和四年时出生的人,也就是公元181年出生的人,从出生到现在也就是才十九岁,而眼前之人的年纪却也就才十三、四岁的样子,比小诸葛亮五岁到六岁不说。
而且史书上明确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按照汉代尺对尺这一单位的度量推算,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