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年的春分河与第一尾准竿鱼(3/3)
像灌满了蜜——这是他用自己练熟的抛竿技巧钓到的第一尾鱼,不是靠运气,是靠每天晚上在空地上对着搪瓷盆练的几十竿、上百竿,是靠父亲教的技巧,是靠前世记住的钓鱼心得。
他想起上个月在县城看到的尼龙线,现在突然觉得,就算没有那光滑的尼龙线,用这普通的红棉线,只要基本功扎实,一样能钓到鱼。
接下来的一个上午,陈遇又钓了三尾鲫鱼,每一竿都抛得很准,基本都能落在草洞里。
有一次,他甚至在换窝点时,不用父亲帮忙,自己调整了七星漂的位置,就适应了新窝点的水深——之前在空地上练的“挪漂调深浅”,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莉莉在旁边忙着递东西、捡鱼,时不时还帮陈遇理顺棉线,两人的笑声顺着河边的风飘出去很远。
中午的时候,太阳升到了头顶,父亲看了看竹篓里的鱼,说:“差不多了,够晚上熬鱼汤了,咱们回家。
”陈遇点点头,开始收拾渔具——他先把棉线慢慢绕回绕线器,七星漂贴着木盘放好,然后把竹竿扛在肩上,莉莉提着竹篓跟在旁边,竹篓里的鲫鱼还在轻轻蹦跳,发出“扑棱扑棱”的声音。
走在回家的路上,陈遇看着手里的竹竿,竹身贴着掌心,暖暖的。
他想起早上出门前,母亲叮嘱的“别掉水里”,想起父亲教他调漂的样子,想起莉莉蹦跳的身影,心里突然明白:钓鱼不只是为了钓到鱼,更是为了这些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时光,是为了自己一点点进步的喜悦,是为了把基本功练扎实的坚持。
回到家属院,刚进门就看见母亲在门口等着,看见竹篓里的鱼,笑着说:“哟,钓了这么多!晚上给你们熬鱼汤,再贴点玉米饼子。
”邻居王婶正好路过,看见竹篓里的鱼,忍不住夸:“陈遇真厉害,这么小就会钓鱼了,还钓得这么好!”陈遇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说:“是我爹教得好,我就是多练了几竿。
”
下午的时候,陈遇没有去玩,而是坐在炕边,拿出之前用压岁钱买的练习本,在上面一笔一划地写着:“1986年春分,钓了四尾鲫鱼,抛竿很准,学会了自己调漂、挪漂。
钓鱼要练基本功,要懂水情,不能只靠好装备。
”他想把这些心得记下来,以后忘了的时候,还能翻出来看看。
傍晚的时候,厨房里飘出了鱼汤的香味,母亲把熬好的鱼汤盛在搪瓷盆里,上面飘着翠绿的葱花,鲫鱼的刺被挑了出来,放在陈遇的碗里。
父亲喝着鱼汤,看着陈遇,说:“你这抛竿技术,再练半年,就能比上你爹了。
不过可别耽误学习,下周就要期中考试了,得好好复习。
”陈遇点点头,喝了口鱼汤,鲜美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暖暖的。
晚上,陈遇躺在床上,看着靠在炕边的竹竿,竹身上还沾着点河边的泥屑。
他想起今天在河边钓到的鱼,想起父亲的表扬,想起莉莉的笑声,心里充满了力量。
他知道,以后还会有很多个这样的日子,有阳光,有河水,有竹竿,有家人和朋友,还有他自己的坚持——这些,比任何昂贵的装备都更珍贵,比任何短暂的成功都更长久。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竹竿上,竹身泛着淡淡的光。
陈遇闭上眼睛,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天早上要早起背课文,晚上放学回来,还要去空地上再练几竿抛竿——期中考试要考第一,抛竿技术也要更上一层楼,这样才不辜负这重来一次的时光。
喜欢重钓人生路请大家收藏:()重钓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