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孽海花21 沉冤得雪(1/3)
沉重的殿门缓缓开启,镣铐的拖曳声在肃穆的金銮殿上显得格外刺耳。
王仲平——或者说,那个顶着“王魁”之名的新科状元——被两名御前侍卫押解着,一步步走向那象征着至高皇权的御座。
每一步都像踏在刀尖上,冰冷的镣铐磨蹭着脚踝,却远不及他内心被仇恨与希望反复灼烧的痛楚。
龙椅上,年轻的皇帝眉头紧锁,手中攥着两份截然不同的奏折。
一份来自右相崔贵,字字句句如淬毒利刃,要求将“欺君罔上、叛国逆贼之后”王仲平即刻处斩,以儆效尤;另一份则来自左相寇恒与金国特使完颜基的联名陈情,力陈王仲平忍辱负重、为父伸冤的苦衷,恳请重审此案。
而最令皇帝心惊的是,这个即将被处决的“钦犯”,竟是他亲自点中的状元郎王魁!一个有如此才华之人,为何甘冒奇险,以假身份应试?这背后的冤屈,只怕深如渊海。
一丝探究与疑虑,压过了帝王固有的威严。
“罪臣王仲平,叩见陛下。
”王仲平的声音带着镣铐的沉重,却异常清晰,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他抬起头,目光如炬,直射向御座旁那个他恨入骨髓的身影——崔贵。
崔贵早已按捺不住,未等皇帝开口,便迫不及待地踏前一步,脸上带着胜券在握的伪善与刻骨的阴狠:“启奏陛下!人证物证俱在,容不得此獠狡辩!”他一挥手,早已候在殿外的丁宝柱和一个颤巍巍的老者被带了上来。
丁宝柱眼神闪烁,不敢看王仲平;那老者则一脸麻木。
崔贵高举着那支在阳光下闪着冰冷光芒的发簪——王家的传家信物,亦是王仲平身份的致命证明。
“陛下请看!此乃王家逆贼王诗松家传之物,铁证如山!王仲平,便是那叛国逆贼之后!其化名王魁,欺瞒圣上,窃取功名,罪无可赦!老臣恳请陛下,依律严惩,即刻斩决,以正国法!”
皇帝的目光扫过那支簪子,又落在王仲平身上,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王仲平,崔相所言人证物证俱在,你,认罪否?”
王仲平挺直了脊梁,那被镣铐束缚的身躯此刻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他无视崔贵那恶毒的目光,朗声道:“回禀陛下!不错,臣正是王诗松之子,王仲平!臣甘冒欺君之罪,以‘王魁’之名应试入仕,非为荣华富贵,只为潜入这龙潭虎穴,明查暗访,揪出当年构陷我王家满门、通敌叛国的真正元凶巨恶!”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崔贵脸色剧变,仿佛被当众揭开了最深的疮疤,他厉声打断,声音因急切而显得有些尖利:“陛下!王仲平这是血口喷人,妄图脱罪!人证物证俱在,岂容他信口雌黄,胡言乱语?若无实据,此等污蔑朝廷重臣之言,实不足采信!恭请陛下明鉴,莫要受此奸人蛊惑!”他一边说,一边用眼神狠狠剜向王仲平,心中却因对方那斩钉截铁的气势而掠过一丝强烈的不安。
“要证据?”王仲平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带着决绝意味的弧度,仿佛早已等待这一刻,“陛下!罪臣自知身份暴露,死罪难逃,但求在死前,将真相大白于天下!请陛下即刻派人,前往罪臣府中书房。
书房内有一幅观音画像把它取来一切自有分晓!”
“陛下!臣……”崔贵心头猛地一沉,一种灭顶的恐惧瞬间攫住了他!他几乎是本能地想要阻止,但左相寇恒早已抢先一步,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臣寇恒愿亲自前往搜查,以证真伪!请陛下恩准!”
皇帝的目光在寇恒的坚毅和崔贵那掩饰不住的慌乱之间扫过,心中天平已然倾斜:“准奏!寇卿速去速回!”
寇恒领命,带着亲信如风般冲出大殿。
殿内的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崔贵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他死死盯着殿门方向,又惊疑不定地看向一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解脱般笑意的王仲平。
那笑容让他心惊肉跳!他脑中飞速旋转,试图找出任何一丝翻盘的可能,却只感到一阵阵的寒意。
时间仿佛被拉得无比漫长。
终于,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寇恒去而复返,手中捧着一个看似普通的画轴,神情肃穆,步伐稳健。
王仲平看到画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那是父亲书房里唯一没被崔贵焚毁的遗物,承载着最后的希望。
在皇帝和所有朝臣的注视下,他接过画轴,手指在卷头处灵巧地拨动一个极其隐蔽的机括。
只听一声轻微的“咔哒”声,卷轴顶端裂开一道缝隙。
王仲平小心翼翼地从中抽出一封折叠整齐、边缘已有些泛黄的信函。
太监将信函呈给皇帝。
皇帝展开信纸,目光扫过那熟悉的字体和刺目的私印,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