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陶器制作(3/3)
黏土混着碎草在木盆里翻搅,林羽指尖沾着湿润的温热,忽然想起三年前在镇上窑厂偷师的那个雨夜——老窑工往泥里掺稻壳时说的话,此刻正随着掌心的纹路慢慢晕开。
他抬头望了眼渐暗的天色,冲蹲在底座旁的少年招手:“阿果,往炉心添把松枝,火要窜得急些,烘不干底子明早准裂。
”
三十个通风孔在底座四周依次抠出,拳头大的圆洞像排列整齐的眼睛,映着跳动的火光。
当第二层泥墙砌到胸口高时,林羽忽然听见莫老低笑:“三十个洞,倒像是给炭棍开了三十扇门,这样确定能烧炭吗。
”
“能,等火烧旺了,就要将口子全部封起来,焖烧才能出好碳。
”林羽用竹片刮平内壁的泥棱,指尖蹭过湿润的泥面,留下浅淡的指纹印。
当最后一层稀泥抹完时,整座泥炉已堆成尖顶的圆锥,顶部二十厘米的圆孔像只朝天的眼,正等着接纳第一簇炭火。
子夜时分,第一块烧红的炭块被夹进炉心。
林羽握着芭蕉扇的手腕匀速摆动,火星子顺着风口窜进炉内,最先接触炭火的松木发出噼啪轻响,青烟裹着树脂的香气漫开。
黑虎蹲在炉边咳嗽两声,忽然指着炉顶笑:“族长快看,火苗子窜成金红色了!”
林羽看了看火苗说道:“该封炉了。
”
吩咐黑虎用泥封住顶部和下面的三十个洞。
老人浑浊的眼睛映着跳动的火光,看着林羽指挥族人用湿泥封住顶孔,三十个通风口被泥团逐个堵死,最后一丝火光消失的瞬间。
五个时辰在晨露里慢慢凝结。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泥炉尖顶,林羽的木耙子刚触到泥壳,便听见内里传来细碎的断裂声。
剥落的泥块掉在地上,露出内里整齐排列的炭棍——墨玉般的光泽顺着截面反着白光,轻轻一敲便发出清脆的脆响。
“好炭!”黑虎捡起一根炭棍,指腹蹭过表面的炭粉,“这茬炭烧窑准够用,上次那批陶坯……”
他忽然住了嘴,偷眼看林羽的脸色。
却见年轻的族长正把炭棍递给莫老,老人粗糙的手掌摩挲着炭面,忽然抬头笑了:“现在可以烧出好的陶器了吗?”
林羽看了看碳,如果找到铁矿石就好了,有了碳,小小的陶器算什么,那还不是轻松拿捏!
晨风吹过空地,带走最后一丝烟尘。
林羽望着远处堆成小山的炭垛,忽然想起前世窑厂老窑工给他的那张草图——此刻脚下的泥炉,比图纸上的多了三个通风孔,却比记忆里的任何一炉炭都烧得透亮。
他弯腰捡起一块碎炭,指尖的温度早已冷却,却仿佛还能感受到昨夜炉内那灼人的热意。
“明日开窑。
”他忽然转身冲村民们笑,晨光在他眉骨处镀了层金边,“把上次攒的陶坯搬出来,这回……该让族人的人瞧瞧咱们的手艺了。
”
林羽望着远处腾起的炊烟,指尖的炭粉簌簌落在青石板上。
他忽然想起前世从视频里一个短视频博主说的话——“好陶靠窑,好窑靠炭,好炭……靠人。
”
此刻晨光正漫过青岗岭,新砍的硬柴还堆在树下,等着下一场窑火的淬炼。
而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在这团炭火里,悄悄埋下了种子。
接下来的半个月,窑炉的烟火就没断过。
林羽在树皮上仔细记录每次试验:“第七次,黏土六份、沙子两份、草灰一份,成了三个完整陶罐”;“第十一次,通风口开大了,全炸裂”。
他不断琢磨改进,在窑顶开了个观察孔,透过火苗颜色判断温度;还用泥片贴筑法做陶碗,特意把碗底加厚防烫。
喜欢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请大家收藏:()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