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吴王府的“鲶鱼”(2/3)
洗漱净手,多用何物?”
刘管事没想到王爷会问这个,愣了一下,忙回道:“回王爷,寻常人家多用皂角,或是淘米水。
富足些的用澡豆,那东西金贵,是拿豆粉合了药材、香料做的,宫里和勋贵之家用得多。
”
“澡豆……”李恪若有所思。
他知道这玩意儿,类似于原始的香皂,但工艺复杂,成本高昂。
“若有一种东西,去污能力比皂角强,制作起来又比澡豆便宜简便,可能售卖?”
刘管事眼睛一亮,但随即又黯淡下去:“王爷,若真有此物,定然不愁卖。
只是……这……”他显然不信自家这位王爷能弄出什么新东西。
李恪不置可否,又看向老张头:“张匠人,你可会制碱?嗯……就是那种能从草木灰里滤出来的,涩口、能去油污的水。
”
老张头懵懂地想了想,磕磕巴巴道:“回……回王爷,小人……小人在乡下时,见婆娘们用桐壳灰、蒿子灰滤水洗过衣裳,是……是能去油……”
“很好!”李恪心中一喜,有门!“若让你大量制备这种灰,再滤出水来,你可能做到?”
“量若不大……应……应能试试。
”老张头没什么底气。
“王德!”李恪看向管家,“拨一小院给张匠人,所需柴草、大锅、滤布等物,尽力满足。
再支取……支取十贯钱,交由刘管事,按我要求,采购一些猪油、香料回来。
”
“王爷!十贯钱?!”王德差点跳起来,府里本就捉襟见肘,十贯钱可不是小数目!
“放心,这十贯钱,本王会让它变成一百贯,一千贯。
”李恪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他来自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记不清具体化学公式,但利用草木灰水(碳酸钾)和油脂进行皂化反应制作简易肥皂的基本原理和大致流程,还是知道的。
这玩意儿技术门槛低,原材料便宜,一旦成功,绝对是暴利!而且,正好契合李世民那句“改进技艺”、“生出财货”。
王德将信将疑,但见李恪态度坚决,只好苦着脸去安排。
接下来的几天,吴王府那个僻静的小院里,终日烟雾缭绕,老张头带着两个小厮,不停地烧制各种草木灰,过滤,尝试。
李恪则将自己关在书房,一边回忆着肥皂制作的细节,一边开始着手撰写李世民要求的“策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首先写的,就是关于“钱法八策”的细化。
不再是朝堂上提纲挈领的几条,而是尽量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阐述为何要这么做,具体步骤如何,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初步的应对建议。
他写得很慢,力求逻辑清晰,言之有物。
他知道,这份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