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新技能破困局(2/3)
刻打开系统空间,提取出【行业渠道数据报告(2024版)】,结合【渠道效果评估(中级)】技能,开始分析适合智能家居APP2.0版本的推广渠道。
他发现:25-35岁的年轻用户,主要活跃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和社交平台(如小红书),这类用户更关注功能的趣味性和颜值,适合投放创意短视频、KOL测评;36-45岁的中年用户,更信任权威平台(如京东、天猫)和线下体验,适合在电商平台开设专题页,联合家电卖场举办体验活动;46-55岁的用户,习惯通过电视广告、社区宣传获取信息,需要简化推广内容,突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
韦七将这些分析整理成一份“渠道初步筛选表”,拿给张明看。
张明看完后,眼睛都亮了:“韦七,你也太厉害了吧!这些数据和分析比我找的行业报告还详细,而且用户分层特别精准,咱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来制定策略,肯定没问题!”
接下来的两天,韦七和张明根据初步筛选表,进一步细化渠道投放方案:在短视频平台,选择3位粉丝量500万以上的科技类KOL,拍摄“家庭场景自定义”的实操视频;在小红书,发起“我的智能家”话题挑战,鼓励用户分享使用体验,提供APP会员作为奖励;在线下,与全国20家知名家电卖场合作,设置APP体验区,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在电视端,投放15秒的广告片,在黄金时段播出,覆盖中年用户群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方案初稿完成后,两人将其提交给刘主管。
刘主管看完后,对方案赞不绝口:“这个方案做得很专业,渠道选择精准,成本核算详细,效果预测也有理有据。
尤其是用户分层投放的思路,很有创新性,比我预期的还要好!”
得到刘主管的认可,韦七和张明都很开心。
但韦七知道,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如何跟踪渠道投放效果,如何根据实时数据调整策略,这些都是后续需要考虑的问题。
周五下午,韦七在整理渠道数据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不同渠道的效果评估指标不一样,短视频平台看播放量、互动率,电商平台看点击率、转化率,线下渠道看体验人数、注册量,怎么将这些指标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效果评估体系,以便横向对比各渠道的表现?
他尝试用【渠道效果评估(中级)】技能寻找解决方案,但技能中只提到了单一渠道的评估方法,没有涉及多渠道指标统一的内容。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突然想起了安迪——安迪作为CFO,擅长数据分析和指标建模,或许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下班后,韦七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公司楼下等安迪。
没过多久,安迪就从写字楼里走出来,看到韦七,笑着问道:“韦七,你怎么在这里?等我吗?”
“是啊,安迪姐。
”韦七走上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难题,想向您请教一下。
”
“哦?什么问题,你说说看。
”安迪停下脚步,耐心地听着。
韦七把自己遇到的“多渠道指标统一”问题告诉了安迪,还拿出手机,展示了渠道投放方案中的指标列表。
安迪听完后,思考了片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