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开始创业(1/3)
第二十六章:开始创业
周五下午的阳光,透过晟煊集团运营部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洒下温柔的光斑。
韦七捏着那份反复修改过的辞职报告,指尖微微发热——纸张边缘被他摩挲得有些发毛,就像他此刻既不舍又期待的心情。
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安迪办公室的门。
“想好了?”安迪放下手中的钢笔,目光落在他紧绷的肩膀上,语气里带着几分温和的试探,“以你现在的能力,再在公司沉淀一年,部门经理的位置几乎是囊中之物。
创业可不是过家家,风险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
韦七双手将辞职报告递过去,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着轻白,语气却格外坚定:“安迪姐,我想好了。
‘老年智能生活’项目让我真切看到,这个领域有太多老人需要被关注——他们不是不想用智能产品,只是缺适合他们的选择。
现在团队、资源、经验都攒得差不多了,再等下去,反而会错过机会。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您放心,我会把手里的工作交接得明明白白,项目后续的对接人、进度节点,我都整理成清单了,绝不会给公司添麻烦。
”
安迪接过辞职报告,指尖划过“韦七”两个字,忽然笑了:“我就知道劝不动你。
从你用数据说服王总让步,再到谈成硬件厂商的合作,我就觉得,你迟早要跳出这栋大楼,去闯一片自己的天地。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烫金名片,递到韦七面前,“这是我认识的一位创业律师,帮不少初创公司做过注册和股权设计,收费很实在。
另外,公司给你的‘优秀项目贡献奖’奖金,我已经帮你申请提前发放,下周就能到账——就算是你创业路上的第一笔‘启动燃料’吧。
”
“谢谢您,安迪姐。
”韦七接过名片,指尖触到冰凉的卡片,心里却暖得发烫。
从刚入职时教他看运营数据,到晋升后帮他争取资源,再到现在为他的创业铺路,安迪始终像一位引路的前辈,默默给着他最需要的支持。
辞职报告批得很顺利。
接下来的一周,韦七几乎每天都在加班——他把“老年智能生活”项目的所有资料,从用户调研数据到技术对接文档,都整理成厚厚的文件夹,逐字逐句地跟接手人讲解;团队成员有不懂的地方,他也耐心地一遍遍演示,直到对方完全掌握。
离开公司那天,运营部的同事们都凑到门口送他。
小周抱着一本写满笔记的本子跑过来,扉页上还画着个小小的笑脸:“韦哥,这是我整理的用户调研技巧,里面记了怎么跟老人沟通、怎么挖掘隐性需求,你创业肯定用得上!以后要是需要帮忙,哪怕是周末加班,我随叫随到!”技术部的老王也挤过来,拍了拍他的胳膊:“技术上要是遇到卡壳的地方,别跟我客气,我晚上回家也能帮你看看代码,咱们老搭档了!”
韦七抱着同事们送的礼物,站在晟煊集团大楼前,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
风轻轻吹过,带着春天的暖意,他忽然觉得心里的紧张少了几分,多了些对未来的期待——从今天起,他不再是“韦经理”,而是“创业者韦七”,要带着一群人的信任,去闯一条全新的路。
接下来的日子,韦七像上了发条的时钟,连轴转地筹备创业事宜。
他先约了安迪推荐的律师,在咖啡馆里聊了一下午——从公司名称到主营业务,从股权分配到税务登记,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确认。
最终,他们敲定公司名为“暖夕智能科技”,主营业务定为“老年智能产品研发与场景服务”,寓意“温暖每一个夕阳下的家庭”。
一周后,公司注册、银行开户等流程都顺利完成。
可新的难题很快找上门——办公场地的租金远超预算。
韦七跑遍了上海的创业园区,要么是每月1万多的租金让他望而却步,要么是场地太小、位置太偏,不方便团队办公和客户来访。
他坐在电脑前,翻着租房网站上的信息,眉头越皱越紧,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要是能找到便宜点的办公场地就好了。
”周五晚上,韦七坐在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