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婴儿桥案2(1/3)
因为刘洪山的出现,昨晚的酒局比预想的早结束了一些。
第二天早上八点多,老秦和胡不凡在刘洪山的陪同下,开上了去山东临沂的高速路。
说起来是一个省,可一个鲁北,一个鲁西南,跑起来可比京城到德州还远。
足足开了四个小时,才进了临沂界。
要说临沂不算个富裕的城市,即使在山东省的十六个地级市中没什么存在感,但能看出刘洪山还是很热爱自己家乡的。
这一路上,他就跟两人介绍。
从哪开始进入了沂蒙山脉,哪几个山头是岱崮地貌,山头上凸起的石台有什么传说,哪里是孟良崮战役的遗址,沂蒙红嫂又是怎么回事。
弄得胡不凡差点以为他以前是干导游的。
中午一点多,车子终于进了临沂市区。
应该是刘洪山提前打了招呼,车子刚拐进市公安局大门,就见一些警员和领导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了。
老秦和胡不凡刚下车,就被围住了。
一个个热情地上前握手,说着感谢过来帮忙之类的客套话。
弄得胡不凡有点飘,有种众星捧月的感觉。
于是小声跟老秦说:“师父,咱们这么受欢迎呢?看来咱们特九组的名头挺响啊!”
老秦斜了他一眼:“你看不出来吗?这是把咱爷们架起来了。
要是破不了案,咱们还下得来台吗?”
胡不凡看着周围一个个热情的面孔,还有那一声声由衷感谢的言语,瞬间也是满头黑线。
“下不来!师父,咋办?跑吗?”
其实老秦的话说得也不全面,当地警方是真的没有办法了,只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簇拥着进了市局办公楼后,老秦和胡不凡听取了专案组的案情简报。
内容基本与刘洪山讲述的差不多。
这说明这段时间,案件一直没什么进展。
老秦一直摸着自己的小胡子没说话。
一直陪同的刘洪山扫了一眼在场的众人后,对一个年轻警员开口道:“小谢啊,你把那些市民说见鬼和听到孩子哭声的调查情况,跟秦队汇报一下!”
那个叫小谢的警员立马立正,从面前的档案夹中抽出几张纸:“秦队,那我介绍一下这个情况。
本来我是想着查几个造谣者,压一压这事的。
可是……经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发现,中间的确有以讹传讹的情况。
但查到源头后,发现他们说的倒是基本属实,与他们当天的行动轨迹相符合。
”
“就像周师傅和陈大爷一样,见到婴儿鬼影、听到婴儿啼哭声的市民,大多是住在洸俯河桥周围的居民。
也都有夜跑或者晚归的作息习惯。
虽然我们做了宣传教育,但他们都一口咬定自己没有说谎。
我们也试图解释这些……灵异状况,可他们都不信。
”
老秦听到这,突然笑了一下:“是你们给出的解释,自己都不信吧?”
小谢的脸顿时红了。
看得出来,作为警察,在这样的场合下谈论灵啊魂啊的,他也觉得很尴尬。
老秦见再没人说话,大家都等着他发言,就把手里的资料往桌子上一放,站起身:“咱们在这说也没用。
如果现场离这不远,咱们过去看看吧。
”
于是由刘洪山陪着,又带上一个直属管辖的刑警,一行人开向了洸俯河桥。
确实不远,二十分钟后,几人就到了。
老秦站在桥上,看了一下四面的地形,没说什么,又带着几人下到了桥下。
胡不凡一看,这是座由石墩、钢架、水泥组成的普通公路桥。
桥面下有七八米宽的河流,河水并不深,也就二三十公分的样子。
两边是碎石和杂草覆盖的河岸,因为处在居民区,难免有些生活垃圾。
老秦下来后,也没说什么。
点了根烟,左看看右看看,不知这一眼能尽收的桥下区域,有什么好看的。
看了一会儿,扔掉烟头,伸手从河边折了一根长长的芦苇杆。
他将芦苇杆的一头插进河水下的淤泥里,另一头用卷成筒形的手堵住,低头把耳朵贴到手的虎口处。
众人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但能看出老秦好像在用这种方式听着什么。
于是纷纷屏住呼吸,不再出声。
老秦听了一分多钟后,抬起头,脸色有些阴沉。
转头对身后的刘洪山说:“刘队,咱们可能要把这个案子变得更大了!”
刘洪山一时间没明白:“啊?更大?什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