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基因库的敦煌密钥(2/3)
是一份扫描版的、字迹娟秀却透着力透纸背之感的实验笔记。
纸张泛黄,边缘有细微的焦痕,显然是母亲林晚歌(林凤芝)在极端环境下记录的。
日期标注着:2003年10月22日。
林蔷薇的目光贪婪地扫过那些熟悉的字迹:
实验日志-代号:逆鳞
目标:探寻胎金骸活体基因污染(结晶化)的天然拮抗机制。
核心发现:
1.蓝血中的铂金微粒(PPM-PlatinumParticulateMatter):在纯净态蓝血(浓度>85%)中检测到天然存在的、纳米级别的铂金微粒。
它们并非外来污染,而是生命源质能量高度凝聚、与特定稀有金属元素结合后的天然产物。
其作用类似基因链的“稳定锚点”,能显着增强基因链对“胎金骸”侵蚀的抵抗力,延缓甚至暂时逆转结晶化进程。
(注:此特性在实验体γ-07的蓝血中表现尤为显着,但其机械心植入后,PPM活性受到抑制/污染。
)
2.‘飞天泪’矿物(FlyingApsarasTear-FAT):于莫高窟第321窟(飞天窟)深层岩层采集的独特硅酸盐结晶体样本。
其晶格结构蕴含微弱的、与敦煌特定藻井纹(尤其是莲花中心纹)同频的能量共振场。
FAT本身无直接解毒作用,但其共振场能有效干扰“胎金骸”基因的活性表达,抑制其侵蚀与复制速度,如同为PPM的作用铺平道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拮抗原理假设:
PPM与FAT在特定能量场(如纯净蓝血驱动下的莲花纹章共鸣场)中,可产生‘谐振湮灭效应’(ResonantAnnihilationEffect-RAE)。
RAE并非物理毁灭,而是在分子层面形成一种短暂的、高能级的“净化场”,能强行剥离“胎金骸”基因链上附着的关键活性酶,打断其结晶化进程,并修复部分受损的宿主基因链。
效果取决于:
蓝血纯净度(PPM浓度与活性)
FAT矿物纯度和共振强度
“净化场”的稳定性和持续时间
关键结论:
结晶化的天然拮抗物,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高纯度蓝血(提供PPM与启动能量)
2.与敦煌核心藻井纹产生深度共振的‘飞天泪’矿物(提供FAT与共振场)
警告:此机制仅为初步发现,未进行活体验证。
强行激发RAE对载体负担极大,存在未知风险。
γ序列胚胎本身对RAE场极度敏感且排斥,此特性或可用于...(笔记在此处被污迹遮盖,似乎是水渍或...泪痕?)
样本状态:FAT原始样本(编号FAT-321-01)已封存。
其分子结构图谱及共振频率数据已加密备份,密钥...藻井中心莲,九色鹿衔之。
——林凤芝
“飞天泪...”林蔷薇低声重复着这个充满悲怆与希望的名字,指尖抚过屏幕上那被污迹遮盖的“可用于...”字迹。
母亲早已洞悉了对抗“胎金骸”的秘密,甚至隐约察觉了其对γ序列胚胎的克制作用!这污迹下的未尽之语,是否就是母亲对抗“涅盘祭”的终极武器构想?
“藻井中心莲,九色鹿衔之...”顾夜寒的声音带着剧痛后的虚弱,却异常清晰。
他胸前的机械心似乎感应到“飞天泪”与“九色鹿”这些关键词,蓝光骤然变得明亮而急促,嗡鸣声带着一种奇异的、类似金属震颤的共鸣频率!这光芒穿透衣物,再次映照在桌上那张《鹿王本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