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第2章 第13 “忧悲不哀怜”和“哀,戚,悲,悼”四字的故事

第2章 第13 “忧悲不哀怜”和“哀,戚,悲,悼”四字的故事(1/3)

哀,āi,怜悯,同情。

    “忧悲不哀怜”选自《韩非子·用人》。

     【辨】哀,戚,悲,悼 四字都有悲伤的意思。

    但“戚”字一般表示忧苦、悲哀;“哀”与“悲”有怜悯、同情的意思,“哀”的感情色彩要更重些;“悼”则是悲痛的意思,多用于对死者表示沉痛悼念。

     忧悲不哀怜这一表述体现了韩非子冷静理性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用人》原文及翻译 原文节选: 忧悲不哀怜,喜乐不庆贺。

    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

    如此,则白黑分矣。

     现代汉语翻译: “(君主应当做到即使内心)忧伤悲痛,也不表现出哀怜之情;(即使内心)欢喜快乐,也不表现出庆贺之意。

    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严明赏罚。

    遵循天道,就能够用很少的力气建立功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政令畅通;严明赏罚,就能够使伯夷那样的君子和盗跖那样的小人不相混淆。

    这样,就像黑白一样分明了。

    ” 关键词解析 忧悲不哀怜:这里的不是指对弱者的同情,而是特指君主因个人情感而破坏法治的。

    韩非子主张君主应当克制私人情感,不以个人好恶干扰法治的执行。

     循天顺人而明赏罚:这是韩非子用人思想的核心: :遵循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 :顺应人的本性(韩非子认为人性趋利避害) 明赏罚:建立清晰、公正的赏罚制度 思想内涵与寓意 1.去好去恶的君主之道 韩非子通过忧悲不哀怜,喜乐不庆贺阐述了他的核心观点:君主应当隐藏个人好恶。

    他认为: 如果君主表露喜好,臣子就会投其所好;如果君主显露厌恶,臣子就会避其所恶,这样会导致臣子不是根据事实和法令行事,而是根据君主的脸色行事。

     在《韩非子·二柄》中,他进一步阐发: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意思是君主喜欢贤能,群臣就会粉饰行为来迎合君主。

     2.法家与儒家的鲜明对比 这一思想与儒家形成强烈对比: 学派治国理念对情感的态度 儒家德治、仁政强调仁者爱人,重视道德教化 法家法治、术势主张克制私情,一断于法 韩非子曾批评儒家:慈母有败子,严家无格虏(慈爱的母亲会养出败家子,严厉的家庭中没有强悍的奴仆),强调过于感情用事反而会产生不良后果。

     3.历史典故的佐证 在《韩非子》其他篇章中,有多处故事佐证这一思想: 秦昭王不恤:秦国大饥,应侯请求发放粮食。

    秦昭王说:我们秦国的法令是赏罚分明,现在发放粮食是无功受赏,这等于破坏法治。

    韩非子以此说明君主坚持法治比一时怜悯更重要。

     子皋刖者:孔子弟子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 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 影视诸天:开局成为华山叛徒 倚天屠龙,张无忌的逆袭 大宋闲医 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 风起荆南 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 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 一品悍臣 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 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一人修真传 宋骑天下 敕封一品公侯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奇闻录 我直播画冥币,水友全是神仙大佬 末世魔女异闻录 大汉芳华 新玉箫英雄传 隋唐英雄养成记 宇宙超级神豪系统 飞鸿踏雪琐忆十轮伏影刀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衙役凌云志 我死后谣言四起 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 红楼新君 乡野奇途 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 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 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 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 未知天命 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 一品悍臣 大汉芳华 汉疆喋血风云录 飞鸿踏雪琐忆十轮伏影刀 逃生三国 异世囤货萌宠日常 从千年前归来李钊 武侠系统狩末世 新婚1001天:权少,请自重 豪门战神 我的时空穿梭仪 西游之白衣秀士 犯上极品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