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宫阙喋血与太子出奔(3/3)
有功将士;派出使者,向各国“通报逆臣作乱、已被平定”之事。
刀剑环视之下,群臣噤若寒蝉,无人敢提出异议。
一场流血的宫廷政变,就这样被披上了“平定叛乱”、“暂摄国政”的合法外衣。
临淄城,在一日之内,易主了。
消息同样以最快速度传到楚国前线。
楚军大营一片欢腾,将领们纷纷请战,要求趁齐国内乱初定、人心未附之际,发兵直取临淄。
然而,来自郢都的命令再次压制了他们的求战之心。
令尹子文的指令简洁而明确:“按兵不动,继续后撤。
齐国内乱方兴未艾,其元气远未耗尽。
公子无亏弑弟逼父,得位不正,其国内反对之声必起。
我等当静待其兄弟相争,自相残杀至筋疲力尽之时。
此时介入,徒耗兵力,反助其整合内部。
纵有良机,亦不可贪功冒进。
”
楚国的战略定力令人心惊。
他们像最有耐心的猎人,继续躲在暗处,冷眼看着猎物在陷阱中疯狂地自我消耗。
meanwhile,太子昭与隰朋一行人,历经艰辛,终于逃入宋国境内。
惊魂未定的太子昭已是衣衫褴褛,形同乞丐,一路上的惊恐和颠簸几乎击垮了这位养尊处优的储君。
进入宋国后,隰朋立刻亮明身份,请求觐见宋襄公。
消息传到睢阳,宋襄公闻讯,顿时大喜过望。
宋襄公一直自诩为殷商之后,公爵之国,内心深处早已不满于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渴望能继承霸业。
齐国内乱,在他看来是天赐良机。
太子昭来投,简直是送上门来的“奇货”和一面可以用来号令诸侯的“正义旗帜”。
他立刻以极高的规格接待了太子昭和隰朋。
在宋国朝堂上,太子昭泣不成声,控诉公子无亏的暴行和弑弟逼父的恶逆。
隰朋则在一旁补充,言辞恳切,请求宋襄公秉承齐桓公当年会盟的道义,主持公道,出兵助太子昭复国。
宋襄公听得心花怒放,脸上却摆出一副悲天悯人、义愤填膺的神情。
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扶起太子昭,慷慨激昂地宣布:“齐侯乃天下霸主,盟主之尊。
今奸臣逆子作乱,迫害储君,软禁君父,人神共愤!我大宋乃公爵之国,仁义之邦,岂能坐视不理?昔年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天下,今日寡人便要以‘讨逆复正’之名,继承桓公遗志,主持天下公道!”
他当即下令:以宋国军队为主力,同时遣使通告诸侯,尤其是与齐、宋交好的卫、曹、邾等国,要求他们出兵会师,共同“护送”太子昭回齐国“正位”!
宋襄公的野心,借着这杆“仁义”大旗,开始急速膨胀。
他看到了自己登上霸主之位的捷径,却并未仔细衡量其中的风险,也低估了齐国内乱的复杂程度以及楚国的虎视眈眈。
一场由齐国内乱引爆的、波及中原诸侯的新一轮争霸风暴,即将以“助齐太子复国”为序幕,猛然展开。
而流亡的太子昭,成了宋襄公野心中一颗关键的棋子,他的命运,已然不由自己掌控。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