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新的挑战(1/3)
震海集团顶层会议室,巨大的环形落地窗外是海城繁华的天际线,室内却弥漫着令人窒息的低气压。
长桌两侧坐满了集团高层,陈远坐在主位,苏晚晴坐在他右手边。
她今天穿着一身珍珠白色的定制西装,剪裁极尽利落,衬得她腰细腿长。
内搭的丝质衬衫领口微微敞开,露出一截白皙的脖颈。
妆容依旧完美,但眼底淡淡的青黑透露出连番操劳的痕迹。
她脊背挺直,目光冷冽地扫过全场,如同一位严阵以待的女王。
陈远穿着深蓝色的定制西装,经过数月的淬炼,他早已褪去了渔民的粗糙,古铜色的皮肤变成了更为健康的小麦色,五官轮廓愈发分明,眼神沉静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只有仔细看,才能发现他指关节仍略显粗大,那是常年拉网留下的印记,此刻,那枚黝黑的扳指正戴在他的拇指上,被他无意识地轻轻摩挲。
“渔业扶持计划?恕我直言,陈副主席,这是不是有些...过于理想化了?”一个略带沙哑和傲慢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发言的是集团元老,海运事业部总裁冯天祥。
他年约五十,身材发福,穿着昂贵的意大利定制西装,手腕上戴着金表,手指上硕大的翡翠戒指格外显眼。
他靠在椅背上,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
“冯董有何高见?”陈远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
“高见谈不上。
”冯天祥笑了笑,笑容却未达眼底,“集团的核心业务是远洋运输、能源和高端制造,利润率稳定,风险可控。
您这个计划,要投入巨资去扶持那些散、乱、差的传统渔民,更新渔船,建立冷链,打造品牌?投资回报周期有多长?风险有多大?这和我们震海的‘调性’符合吗?别到时候,钱投进去了,水花都没看到一个,还惹得一身腥!”
他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几位同样年纪偏大的董事纷纷点头附和。
“没错,陈副主席年轻有为,想法是好的,但商业不是做慈善。
”
“现在国际航运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应该把资金集中在优势业务上,开拓新航线,而不是分散精力去搞什么渔业。
”
“听说您之前是渔民?对这个行业有感情我们能理解,但把个人情感带入集团决策,是否不太妥当?”
话语越来越尖锐,甚至带上了人身攻击的意味。
苏晚晴的眼神骤然降温,如同冰刃般扫过那几个发言的董事,几人顿时感到一股压力,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去。
陈远面不改色,等声音稍歇,才缓缓开口:“冯董认为集团的优势业务是什么?是每年需要缴纳巨额保证金和运费的固定航线?是利润率逐年被挤压的传统运输?还是需要持续投入巨资研发却短期内难以见到回报的高端制造?”
他顿了顿,目光扫视全场:“我请问在座各位,震海集团之所以能成为‘海上皇帝’,根基是什么?是船吗?是技术吗?不,是海!是无数条或明或暗的航线,是对海洋资源的理解和掌控!”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力,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现代可持续渔业,不是小打小闹。
它连接着餐桌经济、生物医药、甚至未来食品领域。
我们扶持、整合、升级,掌握源头资源,建立从深海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标准,这其中的利润和战略价值,各位仔细评估过吗?”陈远拿起面前的一份文件,“这是苏总带领团队做的详细规划和风险评估报告,预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市场占有率提升预测,里面都有详尽的数据分析。
请问冯董,在质疑之前,您仔细看过这份报告吗?”
冯天祥一噎,他确实只是粗略翻了翻,根本没细看。
他强辩道:“数据是死的,市场是活的!这种跨界的风险...”
“跨界?”陈远打断他,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力度,“震海从一艘渔船起家,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哪一步不是跨界?固步自封,才是最大的风险。
这个计划,不仅能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更能巩固震海‘源于海,忠于海’的品牌形象,提升社会声誉,这是一举多得。
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否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