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反间计(2/3)
又觉得凭什么让给他,干脆又把他手上的册子夺回来,“什么对策?”
秦邵宗:“发檄文称杀害谢司州的凶手另有其人,真凶姜豫州包藏祸心,蒙蔽君臣,我等誓以死清君。
”
黛黎笑道:“真狡猾。
”
这话刚落她就被秦邵宗捞了过去,“还有更凶残的,夫人是否想体会?”
“光天化日的,你规矩些。
”
“房中唯有你我,只要夫人不说,谁能知晓?”
“……当今圣上年幼,丞相董宙朴实迟钝,奸臣姜师假陛下之威权,恣行不法,罪行昭昭,擢发难数:
其一蒙蔽圣听,戕害公侯重臣。
致使忠良退避,小人横行,朝堂之上灰烟瘴气,昏天地暗。
其二包藏祸心,妖言惑众。
其人数次设计所谓地龙翻身,以为自身正名造势,致使房舍倒塌,人心惶惶。
其三残害命官,栽赃嫁祸。
姜某杀害司州州牧谢元岳,嫁祸同僚,是乃背信弃义,离经叛道。
……
朝无正臣,内有奸恶。
而此等国贼民敌,岂可久居尊位?今予之举兵,所以诛奸恶,刀锋所向唯在元凶,非敢犯阙也……”
“荒谬至极!!”
案几“呯”地被拍响,案上之物狠狠跳了跳,董宙喷着粗气死死盯着面前的桑皮纸。
丞相董宙朴实迟钝?该死,这是攻讦姜师的同时,还不忘骂他一嘴。
李立身没有说话,眼中晦暗不明。
而他旁边的姜师面如沉墨,同样不言,整个人却不知是气、还是其他的,竟有些发抖。
不怪姜师面色难看,这份檄文矛头直指他。
说句不好听的,若发展到最后董宙这一方落败,那么只要把他姜某的首级献出,“奸佞”便算除了,一切可重归平静。
于他董丞相而言,损失的不过是个日后可能叛变的盟友。
不,连盟友都算不上,是棋子。
将姜李二人的神色收入眼中,董宙心里咯噔了下,忙道:“好毒的一条反间计,这份檄文险恶至极!不过二位请安心,我董宙绝非秦长庚那阴毒之辈,且北地和青州现已结盟,我若自断手足,无异于引火自焚,唇寒齿亡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
姜李二人闻言面色稍缓。
“依丞相所言,如今该如何?”姜师问。
“檄文已发,自然是一鼓作气攻打逆贼。
”但董宙只是个弄权之臣,并不会打仗,因此他转头对身旁的车骑大将军裘同说,“裘将军,关于讨伐秦逆,你有何高见?”
裘同生得倒是高壮,但这车骑大将军的官位并非他一刀一枪亲自拼来,而是乘了父辈的东风,踩着父辈为他铺的路,不断顶替旁人的军功,才有今时今日。
裘同眸光微闪,“此事事关重大,裘某一人断决怕是过于草率,来人,请郑祭酒和吴祭酒进来。
”
郑易之和吴书达皆是军师祭酒,他们出自长安望族,是族中处于中游的子弟,因此被塞了个闲职。
当然,“闲职”是于无战事之时,如今的军师祭酒可是重要人物。
此刻吴书达一颗心狂跳不止,背后冒出一层薄汗。
他心知这一战非同小可,若决策有误,导致战事失利,董丞相不是不可能推“始作俑者”出去祭旗。
吴书达偷偷看向郑易之,却惊见对方神态自若,仿佛胸有成竹。
郑易之竟是笑了,“董丞相、裘将军,对方这篇檄文使的是反间计,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将计就计呢?”
几人神色各异。
郑易之的手指先是点在长安城,然后往东移,“可对外放出风声,董相您和李徐州大吵一架,李徐州率兵东行离开长安。
武安侯闻讯后,必定会派斥候一探虚实,斥候不必管,更不必杀,且让他们跟着……”
他的手指在六丈平东侧的小县绕了个圈,“江口。
行过这个江口小城,将将抵达洛阳时,抽出绝大部分兵力轻装翻过中条山,再抄道摸到吴冈的后方去。
至于留在江口附近的小